7月31日,ISC2022筑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络安全屏障峰会在N世界ISC大陆上线。该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技术工作组、360政企安全集团承办,旨在为广大网络安全从业者提供新思路,聚焦数字安全发展新方向、探索新技术、分享新成果,共寻数字安全治理之道。
会议伊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于锐在致辞中表示,没有数字安全保障的数字经济无法健康稳定长远发展,数字时代,要坚持把网络安全摆在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构建数字安全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加强数字安全交流合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近年来始终积极发挥政府部门与会员单位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培育学术交流、赋能创新科普教育和政府智库能力,促进业界的广泛交流与协作,为助力数字经济安全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于锐
360集团创始人、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鸿祎则表示,数字化发展中内外部威胁不断升级,“看不见”成为最大痛点,“看见”则是处置和应对的前提,是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360走出了一条看见全网态势的独特路径,用20年的时间,投入200亿,聚集了2000名安全专家,积累了2000PB的安全大数据,建立起了一套以“看见”为核心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套“感知风险、看见威胁、抵御攻击”的安全能力。未来,360集团将继续以服务为核心价值,帮助政府、企业、城市、中小微企业增加抗风险能力,护航数字经济稳健发展。
360集团创始人、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鸿祎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与网络安全形势,确保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成为我国战略制高点,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关键任务,必须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建立安全可信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安全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沈昌祥强调。随后,沈院士从“一种”新模式,“二重”体系结构,“三重”防护框架,“四要素”可信动态、访问控制,“五环节”全程管控、技管并重,“六不”防护效果等角度阐述了对于构筑安全可信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沈昌祥
随后,中国电信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国锋以“打造高可信内生安全网络护航数字经济转型”为题,分享了数字时代的安全挑战和高可信内生安全网络。他指出,数字化时代,软件化、云化、移动化、远程办公、产业互联等使网络边界消失,0day漏洞频现,传统的防御方式已经疲于应对数字时代的安全要求,亟需构建自身健康、自主感知、自动防护、自我成长、自适弹性的一套自免疫的高可信内生安全技术体系。
中国电信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国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信息安全部主任袁慧萍从多年金融网络安全工作者的视角,分享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的若干思考。她认为,数据安全问题已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数据安全急需通过要素驱动、事件驱动、合规驱动、技术驱动,形成合规落地、纵深防御、安全运营、实战检验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她也分享了金融数据安全的相关实践,呼吁共同关注数据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信息安全部主任袁慧萍
密码技术作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时代守护数字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荆继武在演讲阐述了密码安全的技术方向和新思考。荆继武认为,多维互联、工业化协作、黑客技术的进步使信息系统边界逐渐消失,密码成为数字时代逻辑边界的捍卫者,而密码技术不再依赖技术的保密性,开放、协作成为密码安全技术的新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荆继武
360政企安全集团数字安全高级专家李薛以“数字安全下的高烈度网络威胁对抗技术”为题,分享了对抗高级网络威胁的新思考和新实践。他表示,近年来,网络攻击已经从虚拟世界影响到了现实世界,以国家级黑客组织为代表的高级别专业力量入场,关键基础设施、城市、大型企业成为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李薛强调,作为体系化防御策略的重要组成,流量侧的威胁检测与响应能力已经成为“看见”安全风险的重点,而基于360NDR威胁检测能力技术框架可以发现高等烈度对抗攻击,实现对各类0Day和免杀nDay等网络攻击全过程的检测告警、分析确认、溯源取证、全局监测等。
360政企安全集团数字安全高级专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被引入到网络安全领域,其在构建自动化安全系统、自然语言处理、人脸检测、自动威胁检测、反欺诈、赋能数字安全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峰会最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恺教授围绕“开放环境下的人工智能安全”主题做分享,并从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安全和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安全展开,阐述了真实物理世界中的对抗样本、模型的精细化修复等问题。陈恺表示,与传统修复方法不同,“神经网络手术刀”可在无数据集或者少量数据的情况下修复模型中的后门问题或者模型错误,将传统模型修复的“大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恺教授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深挖数字经济潜力,驻牢经济发展的安全基座是世界各国新时代的主要前进方向。而ISC2022筑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络安全屏障峰会的召开,致力于促进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注入“数字动力”,让新方法、新思想碰撞出新火花,为数字安全发展提供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