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的百灵生态蓝莓园,看到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已经成熟,浅蓝或深紫色的果实挂在枝条上,魏成英等农户穿梭在蓝莓林间采摘丰收的果实,谈论一天的收入,一片欢声笑语充斥在林间。
在蓝莓生态园里,一幅产业兴旺、农旅融合的生态画卷让人倍感惬意。沿着农户采摘经过的一条产业道往山上继续走,记者只觉眼前豁然开朗。平坦的观景平台上,有游客或在凉亭里惬意地欣赏风景,或拿着手机高兴地拍照。
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员于兴浪告诉记者:“这个季节来游玩的游客都挺多的,我们和贵阳的旅游公司有合作,有时候一来就是几车人,周末的时候能达到200多人来体验采摘。”
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是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的,该园通过依托当地丰富的坡耕地资源及较好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时间回溯到2015年,蓝莓园所在的几片山坡原本叫卡王冲,曾经是一片清冷的坟山。
蓝莓园管理员黄宪光回忆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激动地说:“以前村组不通公路,我们找不到活干,靠到山上帮人家拉抽水挣点钱。这几年蓝莓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高速路修好了、村村通公路,产业路也四通八达,我们来这里管理蓝莓,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出门回家都很方便!”
几年间,百灵生态蓝莓园已发展成为紫云规模最大的蓝莓园,从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如今,面积已达5000多亩。
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建设“三链”,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提升价值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关于供应链我们不用愁!”于兴浪说。
据了解,百灵生态蓝莓园从5月初开始采摘,因为蓝莓园里的蓝莓品种多,每个品种的生长期不一样,可以采到9月份。现在每天的采摘量在2吨左右,往后气温越高采的量会越多。蓝莓销售方向主要销往贵州、广东等地,最近,冷藏车把从蓝莓园采摘的蓝莓送到广东市场,一车有5、6吨,3天就全部销完。
“你看这个是兔眼系列,属于加工果,这个品种一亩地可以产4000斤左右,主要用来加工的,可以加工成饮料,蓝莓果干,蓝莓红酒等。”于兴浪介绍,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在硐口村、狗场村等蓝莓基地的蓝莓下套种中药材、获得双份效益,同时,将蓝莓和药材加工成干货进行销售,从而延伸产业链条,从种苗培育、基地种植、蓝莓产品深加工开发到鲜果和深加工产品的营销,都进行了全产业链的规划。
产业发展兴旺,百姓增收多渠道。
据了解,在硐口村,蓝莓园的收益按照“四六”分配,即入股农户占60%,公司占40%,真正实现让农户变身蓝莓园主人。
而每年来生态蓝莓园务工的除了板当镇硐口村的村民,还有猫营镇的狗场、农场、大河等村的村民,尤其在采摘期用工量最大,多的时候每天有200多人在园里采摘蓝莓,让百姓实现就近就业。
(记者 陈婷婷 詹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