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产业扶贫“拔穷根” 脱贫致富后劲足

发布时间:2020-10-16 17:34:19      来源:毕节日报

  近年来,大方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根基,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大方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功能,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合作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拓宽致富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方县依托“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等品牌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聚焦以辣椒、优质肉牛、猕猴桃、天麻、冬荪为中心的“菜、畜、果、药、菌”五大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出地域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大方县突出党支部“领”的作用、“领”的力度、“领”的效果,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闲服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六个转办”,丰富农村的产业形态。

  目前,大方县289个村(社区)都规范成立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并实体开展运行。同时,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推进思路,全县共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示范社29个。

  大方县对产业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加大支持的力度。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支持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快速发展,有了龙头带动,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脱贫发展后劲更足。

  沿着“五个三”路径,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与群众“双赢共富”。

  抓住政策机遇,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直接帮扶模式。去年以来,大方县共发放到户小额贷款7.9亿元,扶持了2.2万贫困户。

  积极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遴选208名专业技术人才和553名“土专家”, 组建29个技术服务队,采取“1对1”“1对N”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服务,通过“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等活动,精准匹配到村到户服务,确保群众懂得种、种得好,合作社建得好、能带富,进一步提升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脱贫路上,除了精准,还要看长远,而长远就要看产业。

  大方县充分发挥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推进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合股联营利益联结,牢固建档立卡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避免产业扶持脱贫过程中龙头企业、大户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边缘化。

  紧紧围绕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以特色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构建“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责任连体”模式,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基地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把村集体、企业、农民联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形成“一业多赢”的格局,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稳定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以致富共赢为核心,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带领起来,把农户组织起来对接龙头企业、对接合作社、对接市场,为农业赋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全县共调减低效农作物25.78万亩,肉牛存栏9万头,完成辣椒种植20.05万亩、蔬菜27.3万亩、茶叶1.04万亩、中药材13.5万亩、食用菌3万亩……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大方县 党支部 产业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