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纳雍:决战贫困看今朝

发布时间:2020-10-17 20:21:54      来源:毕节日报

  纳雍,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筚路蓝缕走来,而今已然把“纳威赫,去不得”的贫困魔咒,改写为“纳威赫,了不得”的脱贫标签。

  为补充脱贫一线力量,纳雍独辟蹊径,招聘扶贫特岗。于是,一群青年在山隔水阻的农村,贡献了如花似玉的青春,参与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

  其中有一名叫金丽的女青年,她的朋友圈,记录了她在厍东关乡李子村扶贫特岗工作的点点滴滴。

  金丽说:“有一次,为流转一片地,我和一位老大娘耗了一下午,她不松口,我不撤离。当时,我的孩子拉肚子,急着送医。婆婆一直打电话催我,我几次狠心掐断了电话。想起来,对不起婆婆,更对不起孩子。签好土地流转协议,走出农户家,我突然就哭了。”

  纳雍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徐富军,他的阵地不在转椅上,而在土地里。

  他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来的玛瑙红樱桃,替代了“种一坡,收一箩”的玉米等传统作物。不过,这种“腾笼换鸟”最先只是他一个人的“独唱”。

  脱贫攻坚大幕拉开,徐富军培育的独一无二的玛瑙红樱桃,成了纳雍依托产业转型实现脱贫的选择之一,被不断复制、推广,樱桃种植农户户均增收逾万元。

  如今,纳雍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徐富军一个人的“独唱”,已经变成了纳雍农民的集体“大合唱”。

  合唱声传到山坡上的茶厂。

  “我的茶园和养猪场固定就业30多人,季节性就业500多人,每年支付工资500多万元。”纳雍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正义如是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纳雍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猪—沼—茶”循环产业所奉献的,既有绿色的风景,又有就业的前景。

  开心幸福的笑容,来源于一次次可圈可点的辛苦。

  纳雍县城蟠龙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18栋2单元302室墙上的全家福,成了屋主生活条件更上一层楼的见证。

  73岁的蒙光林像他的老房子一样,老了,脚不好,老伴的眼睛也不好。

  儿子去世,儿媳改嫁,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只留下孙女孙子跟着他们。搬迁后,社区干部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让他看到了希望。

  搬迁,改变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政策兜底,则解决了他们的一日三餐。

  而要搬动像蒙光林一样的3万多移民,纳雍的干部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想尽了千方百计。

  教育,这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手段,正在筑起一代人走出大山追寻幸福的梦想。

  背对满墙奖状,纳雍六中学生杨郇很感激这个时代提供给他的求学条件:“我们利园社区离六中不远,就是20分钟路程。父亲去世了,母亲去年带着我们三姊妹搬到这里,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解决了上学问题。”

  建设教育园区,让多所学校组成一个综合体,这是纳雍学子的福音。《人民日报》关于纳雍教育的一篇报道,圈点了纳雍的方法与担当,标出了“穷县办大教育”的时代坐标。

  鸟枪换炮的建筑,印证了纳雍有模有样的医疗飞跃。

  纳雍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刚刚启用的博爱楼,是民革帮扶纳雍的又一见证。

  民革中央结对帮扶纳雍至今已逾30年。

  30年来,民革中央及各级民革组织践行“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的庄重承诺,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为纳雍添砖加瓦,先是助建以角、路嘴等多个卫生室,解决“看病不出村”的问题,而后集中力量,助建纳雍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培训了纳雍一批批医技人员,让纳雍医疗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了鸟枪换炮。

  在新的起点,时代的列车载着百万纳雍人民的梦想,驶向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纳雍 纳雍县 鸟枪换炮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