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金沙县: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发布时间:2021-01-12 12:11:10      来源:毕节日报

  寒冬,金沙县西洛街道中华社区荒田组的山上,挂满了白茫茫的冰晶。山顶的茶叶基地里,唐作芬一瘸一拐,忙着除草。一眼望去,她家的这几片茶园最干净,长势最好。

  “茶园是一家人的奔头,一定要经营好。”唐作芬说。

  唐作芬会有这样的感叹,还得从多年前说起。

  从2000年开始,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房子一年比一年建得漂亮,而唐作芬家却没有一点起色。最大的改变就是:由政府补助的几百块钱,把3间茅草房中的两间房顶换成了石棉瓦。这让因儿时不慎摔倒,落下残疾的唐作芬有些失落。

  “我也很想出去打工挣钱,可是我这个情况,别人一看就不会招。”唐作芬说,那时家里孩子小,还种着20多亩土地,喂了几头牲口,每天爬坡上坎耕地,都是靠丈夫刘国财。

  后来,屋顶没两年开始漏雨,黄泥土造的墙壁裂缝一年比一年大,政府鉴定为危房,几次三番动员危改,并催促他们一家搬离。“我们特别感谢政府,但是手里没钱。”唐作芬说。

  2008年,杭瑞高速从唐作芬家门前经过,占用了几亩土地,赔偿了6万块钱。唐作芬一家用赔偿款加上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社区干部又出面跟邻居协商许久后,买了邻居家的3间平房,搬了进去。

  住房得到改善,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儿子刘康友外出打工。老两口种着十几亩地,每年喂两头猪和一头母牛,生活依然紧巴巴的。

  没几年,唐作芬家的8亩土地退耕,农活少了。

  2013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结对帮扶干部下村,针对唐作芬家的情况,制定了专门的脱贫方案。凭着一家人的勤劳,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不料,2017年初,刘国财上山割草,回家的路上滑了一跤,摔坏了腿,好了以后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从此再干不了重活。

  2017年底,中华社区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也为唐作芬一家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那年,社区规划种植3200亩茶叶,我家的5亩土地被流转,每年可以收到1500元流转费。最主要的是,村里的活多了起来,犁地、开箱、覆膜、种茶、施肥都需要人手。”唐作芬说。

  为了鼓励社区剩余劳动力积极投入到茶叶基地的建设中,社区想了两个办法:划定每亩地每年360元茶叶管护费,有劳动力并愿意管护的自己管护;没有劳动力以及不愿意自己管护的,就成立工程队代其管护,管护费划给工程队。

  得知这一消息后,唐作芬赶紧找到社区干部承包了自己家流转出去的5亩地的茶叶管护,还主动申请加入社区茶叶管护工程队。

  此后,晴天,唐作芬就跟着工程队到茶叶基地务工。雨天,工程队不开工,她就到自家茶叶地里干活。“别人家只割一下草,我家就用锄头把草都除干净;别人家只除茶叶窝里的草,我家就把整片地里的草都除干净;别人家一年只除两道,我家要除3道。所以全村我家的茶叶长得最好”。

  2020年初,村里又规划种植200亩辣椒。唐作芬从年初开箱一直做到秋季采收,光是在辣椒基地务工,一年就能领到工钱9000多元。唐作芬说,她现在每年从社区领出的工钱差不多2万元,再加上丈夫喂猪的收入,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一家除了生活,还略有结余。

  现在,唐作芬一家不但脱了贫,还在儿子务工的地方——兴义市区买了房。说起自己的经历,唐作芬感慨万千:“最该感谢的,还是政府,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

相关热词搜索:茶叶 工程队 社区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