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春节刚过,金海湖新区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在位于金海湖新区岔河镇的409坝区蔬菜大棚基地,翻土、培土、挖沟……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有条不紊地开展备耕工作,为即将开始的辣椒育苗做好准备,目前坝区180余个大棚已经基本完成翻土。
群众在409坝区蔬菜大棚基地开展春耕备耕
近年来,该基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让当地群众实现零距离就业方式,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409坝区蔬菜大棚基地
“趁着天气好,我们赶紧把这个池子做好,下一步育辣椒苗,今年合作社给我们算点工,80块钱一天,反正一家都要拿一个人照顾孩子和老人,做点事情可以补贴家用!”桥边社区居民胡艳乐呵呵地说。
据贵州鸿双农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谢明春介绍,这些大棚这一季主要用来培育辣椒苗。为确保按计划完成播种任务,开工以来,每天都有10余名周边村寨的村民来到基地里务工。
走进金海湖新区岔河镇桥边社区,一路上,随处可见随风摇曳的树苗。运苗、打坑、盖苗......10余名社区群众抢抓时节,正忙着植树造绿。
岔河镇桥边社区实施山地绿化种植,发展生态经济
“我们年前就开始种植了,我们工资是90块钱一天,栽这个树是村里面组织的,为了我们家园绿化,为了周围的风景更美。”正在忙着搬运树苗的务工群众赵彦琼说。
新区抢抓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机遇,让山野披新绿,让群众得实惠。通过国储林项目的实施,可为新区群众提供就业岗,增加收入。
“我们今年实施国储林项目是2000多亩,年前已经实施种植了2000亩,现在只剩下300余亩,预计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全部由合作社组织民工来做,80到100元每天。”桥边社区主任徐彦红介绍。
春风拂大地,农时催人忙。这样的农忙场景,不仅是在桥边社区,在金海湖新区的田间地头、水果种植基地、蔬菜保供基地都随处可见,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全力抓好育苗及移栽、畜禽补栏增养、农资保供等各项农事,落实好春管春种措施,多措并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播下丰收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