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尽管寒意依旧,但葱郁的林木依然生机盎然。连绵的绿色从山坡蔓延开来。金沙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自2020年7月实施以来,已完成国储林新造林8.025万亩。
走进木孔镇信安社区,记者看到,前期种下的树苗长势良好。另一边,数百名群众分布在各个山头开展新一轮的植树造林。木孔镇是金沙县国储林(一期)PPP项目建设的重点乡镇之一,项目涉及全镇6个村和社区,面积13060亩,受益农户1138户。
木孔镇林业环保站站长邓先红说:“国储林项目建设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镇国储林项目涉及农户1100余户,第一次五年的土地租赁2700多万亩,人均可达到2.5万元,第一次栽植我们上工人数最多时可达到500人,工资有150、120元每天,国储林一期对木孔带来的效益是很高的,土地租金可以达到1.8个亿,务工收入可以达到2个亿,全部加起来有3.8个亿,对木孔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是很好的。”
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相连接,对全县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群众将坡耕地流转出来植树,反过来参与务工,收入不降反增。
家住木孔镇信安社区的敖自友,将自家26亩坡耕地流转出来作为国储林项目用地后,自己在家搞起了养殖业,养了近50头生猪与数十只跑山鸡,除了兼顾养殖,他还参与到国储林项目植树、抚育中来,有了稳定的收入。
敖自友告诉记者:“国储林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项目,对水土流失这块取得很好的作用。在我们农村,这耕地也不是很出种(出产)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务工,一年有六个月左右的务工时间,务工每天120元,做下来也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金沙县谋划国家储备林项目30万亩,分三期建设,第一期15.2万亩,已全部完成土地流转,规划新植树造林8.025万亩,栽种的树种重点分别为杉树、金丝楠木及部分桦树。第二期国储林项目正在大量流转土地,把现有林地通过国有公司流转,变成国家储备林。
副县长王正益介绍:“一方面为国家木材需求进行储备,一方面为老百姓的增收增加土地流转费、山林流转费和管护费,特别是一期国储林,我们是按照1300元一亩由‘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管护,老百姓在整个管护当中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一亩是400元,每年的管护费平均达到400多元,促进农民增收,对生态建设发展取得贡献,我相信,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把30万亩国储林建立起来,为金沙的生态建设,把毕节市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