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织金县牛场镇新营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在地里挥锄挖坑、植苗覆土,到处是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热闹场景。
据介绍,今年以来,牛场镇组建工作专班,外出调研“取经”,成立牛场镇劳务合作联社、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采取“镇劳务合作联社+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创新劳务组织形式,较好地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目前全镇国储林项目已完成营造林2670亩,占计划任务2748亩的97.2%。
组建劳务队伍。成立镇劳务合作联社,下连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从全镇公益性岗位中筛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0人,作为合作社专职劳务队队员。由镇合作联社明确一名副理事长任劳务队队长,各村合作社组建10到15人为一个小组的施工队负责项目实施。
整合项目资金。整合生态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工资,国家储备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投资到镇合作联社统筹。根据用工需求量,由劳务队牵头,组织周边群众参与劳务,增加劳务收入,建立劳务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考勤奖惩。由带队的镇村干部负责做好每天考勤记录,严格兑现奖惩。按每月不低于1670元的标准实行月薪制发放,每月至少上班22天,除公益性岗位工资外,不足部分从合作社自筹资金中支付。
做好统筹调度。每天由镇合作联社统筹,根据当天各项目实施推进需求情况,直接调动劳务队到指定地点务工,按照各村产业覆盖情况,对任务量大的村多分配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调配劳动力,做到就地就近组织劳务队务工。同时将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员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合作社监督打卡上下班,为种植管护过程提供技术服务、质量监督、实行全过程管理。
(周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