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岔河镇亦乐村的深山里,毕节金海湖新区鹅海吉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聂贵鹅带着一众亲戚和乡邻开荒种茶。4年间,聂贵鹅的茶场规模从0亩到1200亩,存活率从20%左右到90%多,从没人看好到普遍支持,从默默无闻到获得2021年毕节市“红杜鹃杯”春季斗茶大赛三等奖,一步又一步,聂贵鹅带着大家披荆斩棘,正朝着幸福生活稳步前进。
位于岔河镇亦乐村的鹅海吉利合作社茶叶种植基地
剪枝
鹅海吉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茶基地建在亦乐村延绵的青山之中,一条小溪从山谷里穿过,这里年平均气温14度,土壤呈酸性,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立足优越的自然条件,合作社从浙江引进了黄金叶、白茶等优良品种进行种植,目前共种下70余万株茶树。
茶叶加工
创业是艰辛的,2017年开始种植茶树后,各种困难接踵而来,如何提高存活率?如何管护?销售到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聂贵鹅到浙江学技术、到湖北参加培训班、请专家到基地里“号脉”,通过两年的实践,他终于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的茶叶种植方法。
“今年采了300多斤茶,黄金叶卖1200到1600元每斤,白茶600到800元每斤,目前获利20余万元,我们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聂贵鹅介绍,基地的茶叶品质很好,虽然许多茶树还小,不能采摘,产量还没有上去,但浙江、安徽一带的订单很多,甚至供不应求。
今年,茶叶获得毕节市“红杜鹃杯”春季斗茶大赛三等奖。聂贵鹅很珍惜这次机会,亲自到现场学习先进经验,寻找发展机会,在她看来获奖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茶基地正式投产后,合作社还要建设自己的育苗基地,培育自己的茶叶品种,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乡邻带来更多福利。
鹅海吉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周边群众带来发展机遇,群众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到基地就业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张情情就是合作社的员工之一,她家之前是贫困户,在合作社上班后,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这个茶基地建得好,我们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工资,我自己也搞了点养殖,感觉生活很有奔头。”张情情说。
从一开始乡邻对茶基地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改变了大家的观点,这让奋斗中的聂贵鹅也更加坚定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她说:“我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茶基地里,很感谢各个平台提供机会和政府提供的帮助,我会把合作社的茶产业做好,给贵州茶争光,实现和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