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织金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农技人才的自身优势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绘就了人才底色。
把脉问诊
畜牧师村寨“展身手”
“穆主任,你快来给我家猪看看,猪身上起红点,也不吃。”一大早,织金龙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穆明林就接到该镇美满村村民彭金学的求助电话。他准备好药品后,就立即赶往彭金学家中,通过查看猪身上的红点以及粪便,穆明林判断这猪患上了“猪丹毒”和“胃肠炎”,确诊后,他对症下药并向彭金学宣传了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随后,他又及时赶到下一个求助的村民家中。
像穆明林一样,全县的农技专家们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耐心给村民讲解养殖中遇到的问题,种植中出现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问题,为村民提供意见和建议,解决村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据悉,为切实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织金县整合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人才资源,结合主导产业情况组建了茶叶等十二类主导产业技术专家组237人,在全县33个乡(镇、街道)组建了产业技术小分队,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助力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实训促学
土专家农忙“育新人”
杨庆良是熊家场镇糯冲村的村副主任,也是群众公认的“土专家”。平时在群众会、院坝会和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杨庆良指导群众开展生产的忙碌身影。
“大家盖膜时边沿要盖紧盖实”“移栽时大家要选苗大一点的,把苗放进小坑,注意不要让根挤作一团,栽好后,用手将苗四周的土压实”。如何整地、施肥、选种、盖膜、移栽辣椒,杨庆良讲起来头头是道。除了在群众会、院坝会上给群众开展理论讲解,指导群众如何种植辣椒外,他还带领群众种植烤烟、南瓜,教授群众在种植、管护、采收方面的技术。通过实训促学,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授给群众,培育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农民,带动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杨庆良只是全县农技人才服务“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发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织金县以推进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贵州省皂角种植管护及品种改良人才等2个省级人才基地建设为契机,以“三带”人才培育工程为抓手,采取“大专家”集中讲习、“小专家”订单讲习、“土专家”?流动讲习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专题示范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秀才”三农人才队伍。
精准用才
农艺师坝区“护发展”
“要注意日照、施肥、浇水等各个环节,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要求。”在自强乡坝区,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向明贵正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对蔬菜进行管护。
为切实加快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织金县统筹整合县乡农技人才资源,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由农业农村局和涉及坝区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组成坝区技术服务团,并由高级技师带队做“团长”,大力抓好坝区建设,服务产业发展。
目前,织金县以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针对全县24个坝区,共选派104名农技专家组成农业技术服务团开展坝区技术服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