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夯实“三保障”,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建立市医保基金规范使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医保基金监管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严格执行《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毕节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医药机构申办服务指南(试行)》等管理办法,规范县级(市、区)“两定”机构准入、变更和退出程序,严格执行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制定《黔西医疗机构基金结算业务审核细则(试行)》、《黔西两定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扎牢医保基金监管制度铁笼。
二是紧盯“三环节”,打造全流程监管机制。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线下、线上检查相结合方式,组织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等“两定”机构开展对不合理收费、串换项目(药品)等问题自查自纠。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宣传,充分利用黔西电视台、黔西发布等新闻媒介,播放宣传短片,推送发布信息,开展现场宣传活动。聚焦住院人次、基金支付金额、次均费用等核心指标,定期组织召开分析调度会,全面分析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和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落实问题预警、约谈等措施,提示引导相关医药机构落实整改,促进行业自律管理。
三是坚持“三结合”,实现跨部门综合监管。建立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纪委监委、公安等部门联动督查、案情通报等制度,公布国家、省、市医保部门发布的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政策和电话,根据县级电话受理和上级举报投诉受理反馈,对“两定”医保机构严格落实处罚措施。采用云储存、监控探头自动录像传输等技术手段,建成集监控、督查、取证等为一体的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医保定点药店“云上监管”。探索建立医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和信用管理防控机制,对守信者进行激励,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医保基金管理政策,切实做好全市城镇职工参保登记和扩面工作,做大医保“基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