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近年来,马场镇马家屯社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全面强化党建引领
马家屯社区以党建“1+4”(即:一个党支部、一支脱贫攻坚成效巩固队伍、一个合作社、一个主导产业、一套管理机制)的工作思路,以支部为“转轴点”,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为战斗目标,通过各级力量帮扶、上级组织指导、干群艰苦奋斗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953人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下降至0%。同时设立了奖惩考核机制,使所有村干部越来越会干、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想干。为拓展队伍力量,2018年以来从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人,扎实筑牢了基层堡垒。
强力推动产业革命
马家屯社区按照织金县产业结构调整“5311”和“3311”的布局规划,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引进贵州中正公司发展种植皂角套种银杏1000亩,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121个,自流转土地种植辣椒200亩,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村联动,多村一产”的良好格局。目前皂角套种银杏项目覆盖了139?户550人,年带动就业100余人,年务工收入30余万元,年分红资金40余万元,大棚蔬菜项目按1户1棚利益链接方式将121户贫困户纳入分红,年分红9.6万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同时依托马家屯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和现有的产业规模,持续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不断完善上下产业链,积极探索旅游业态,势力打造观赏、美食、住宿、旅游一体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始终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四个三”(走活三步棋:支部“当头棋”、股权“结构棋”、合作“关键棋”;建好三本账:入股管理台账、资金积累台账、利益联结分红台账;盘活三资源:上级投入资源、社员入股资源、引资投入资源;筑牢三体系:产业发展防控体系、村级集体经济风险防控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工作法,突出“造血、充血、输血”三种路径促发展,着力“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目前,建成马家屯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馆1个,争取全国工商联帮扶建设农家乐1个,投入资金100万元,出租村集体空地年收入0.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积累280万元。
全力推动民生保障
马家屯社区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促增收工作思路。近年来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3个,兑现教育资助51人次,劳动力就业培训600人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2户97人,共争取资金236万元修建通组水泥路5.9公里,投资240万元硬化院坝40000平方米,目前连户路、通组路及院坝已实现100%硬化,投资3.96万元修建垃圾池11个,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新装路灯250盏,方便村民出行;积极动员贫困户参与养猪、养牛直补项目,共有108户参与到直补项目,共养猪430头,养牛275头,直补资金155.34万元;网络建设已覆盖13个村民组,全面改善农村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激活村域经济发展活力,为马家屯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抓好乡村治理
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在“教育、引导、培训”上下功夫,将村民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让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摒弃“等靠要”不良思想,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成立“党建+村民自治+积分”兑换超市。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积分超市”运营管理,自“积分超市”建立以来,村民自主申报积分共1250分,实现兑换积分650分,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农村“五美”建设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牢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脱贫形象,突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充分发挥自治的强基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德治的教化作用,利用村民公约和负面清单运行,规范村民自我约束行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