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崎岖的乡村公路,经过30多分钟后,笔者一行到达七星关区水箐镇燎原村山水园养殖基地。一位肤黑而干练的年轻男子迎了出来,他就是水箐镇燎原村养殖大户王登雄,虽然今年刚满33岁,但王登雄的经历,已经不一般。
王登雄告诉笔者,19岁那年,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看到家乡贫穷落后,他再也待不住了,想出去闯一番事业,但自己只上完了中学,出去打工和别人竞争不来,一下就犯了难。
“自己一个人在广西,也不知道当时能做些什么,就什么都去做点,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王登雄说,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困难,能吃苦。后来听人说工地上挣钱多,他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建筑工人的行列,这一干就是6年。
“那时想,一个人没有技术不要紧,只要肯干,同样可以改变命运。我不可能在工地上干一辈子,我先是卖苦力,然后自己悄悄学技术,积攒人脉,最后自己当工头给别人做工程。到了2010年,我终于有了一定积蓄,便毅然放弃了工地上的生意回到老家。”说起当年的经历,王登雄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我们燎原村在整个水箐镇比较落后,村民赶集需要走40至50分钟的路程,村上只有一条毛坯路,也没有车。唯一的优势就是生态好,我就想,何不用这些年赚的钱把路打通,发展特色养殖业,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可以养家糊口。”王登雄说干就干,当即就找了同他一样想在家乡发展产业的陶克举。解决了资金问题,两人先是尝试了跑山鸡养殖,尝到了生态养殖甜头后的王登雄又看中了生态鱼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味的生态鱼越来越受追捧,市场价格一路走高。王登雄说,燎原村的水质良好,冷水资源丰富,属天然的弱碱性泉水,具有发展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而且山泉的矿物质、维生素、藻类等含量丰富,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而且能促进鱼的快速生长,肉质细嫩,入口鲜甜。
“有了好的资源,就要充分利用。因为海拔较高,这里的环境极适合养殖冷水鱼。”跟随王登雄,笔者一路来到鱼塘进水口,一股清澈的山泉水缓缓从山坡上流下,为整个鱼塘注入了一份“活力”。
王登雄介绍,眼前这近50亩的鱼塘,有鲤鱼、花鲢及草鱼,最大的鱼已经有十几斤重,可以说是鱼中的上品。
“我们的鱼现在主要销往镇雄和七星关区的一些餐饮店,每斤鱼价格在十到十五元不等。现在鱼塘还对外开放,喜欢钓鱼的朋友也能来这里过周末,享受钓鱼的乐趣。”王登雄说,他请了6名工人,每年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都要花十几万元,值得欣慰的是,因为鱼的品质好,所以不愁销路。
鱼塘的发展,从路基修建到挖鱼塘,从买鱼苗到养殖、管护,几乎每一步王登雄都亲力亲为。
“登雄确实为我们村做了件大好事。你看,就是我这样的贫困户,也通过这里的稳定工作脱了贫。”今年35岁的吴道金一边割着草一边给笔者介绍。
据了解,吴道金早年和妻子离婚,家里有两个需要照顾的老人,之前一直靠低保维持家里的生活,后来知道王登雄的鱼塘需要务工人员,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应聘上班了。
“自从在这里上班,我几乎吃住都在鱼塘边,每天割草、喂鱼、拉网、收鱼,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吴道金告诉笔者,在鱼塘务工的6个人以前都是贫困户,有了这份收入,大家都脱贫了,生活越来越好。
“说实话,我想让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门口多找点钱,乡里乡亲关系和谐!”王登雄高兴地说。
水箐镇燎原村,利用村里的山溪山泉优势开展流水养殖,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之路。
“冷水鱼吃起来没有泥土味,鲜美细嫩,相信在市场上会越来越俏呢。”王登雄笑着说,接下来他还将以冷水鱼养殖为核心,逐步实施休闲生态旅游、餐饮、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建设,把养殖基地及周边地区打造为一个以冷水鱼生态养殖、繁育、加工为产业主体,集观光渔业、休闲产业、餐饮住宿、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冷水鱼特色景观区,让冷水生态鱼成为燎原村一张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