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喽!今天没得葱喽!”
金秋九月,放眼望去,威宁县哲觉镇大桥村香葱基地的香葱长势喜人。刚挂完电话的基地负责人管敏,手机又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找她“抢”香葱的客商。说是“抢”,一点也不为过,这里的香葱真的很“香”!
近年来,毕节市利用乌蒙高原山地冷凉的气候特点,大力推进全市香葱产业结构调整。威宁不少乡镇借势发展,曾经只在周边小有名气的香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
9月16日,记者走进大桥村香葱基地时,刚好遇见从外地来收购香葱的张老板,就是他“抢”得了这批货。张老板告诉记者,他经常来这里收葱,只要有货就来。“这里的葱出名嘛,又好卖,每天卖3、4吨不成问题!”
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威宁适合种植蔬菜。管敏就是看中了这点,“这里长出来的葱,口感好,香味好,与其他省种植的葱相比,更有市场竞争力。”用她的话说,这里的葱,“更清秀”!
别看管敏个头小小的,80后的她,身为贵州致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布局可不小。该公司仅在大桥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就有将近400亩的规模,除了100多亩的香葱,还种植有藠头、西兰花和辣椒。此外还在草海镇中海村试种了经济效益更高的红莴笋,并将威宁“三白”之一的威宁大白菜卖到了广东……“今年,单单大桥村蔬菜基地毛收入预计在200万元左右。”尝试种植蔬菜的第一年,实现了开门红,管敏计划明年将香葱种植规模扩大到600至800亩。
“我们海田村气候也很好,也适合种植蔬菜!”听到管敏有意将规模扩大,哲觉镇副镇长管仕鹏再次发出邀请,希望将她留在哲觉镇。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蔬菜产业的发展,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据了解,在大桥村香葱基地,栽种、除草、采摘等多个环节都有村民直接参与。管仕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在基地务工这一项,村民每个月能有2000至3000元的收入。
与管敏的初尝甜头不同,杜可夫就更有经验了。他是贵州可夫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今年是第二年种植香葱了。
记者走进该公司位于观风海镇的香葱基地时,正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新鲜的香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带孩子的空闲,我就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80元左右。”赵小妹对于闲暇时在家门口就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很满意,脸上的笑容藏不住。
远处,不少村民正排队将采摘的香葱过秤,地上堆满了刚采摘的一袋袋香葱。“今天来得早,能挣100多元。”村民邓大姐家里的地流转给基地,自己又在基地务工,能领到两份收入。据了解,基地每天按计件给村民算工资,干得多,自然收入也更多。
“今年种植面积有1550亩,明年预计在今年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再翻番,达到2500至3000亩。”杜可夫告诉记者,香葱市场比较可观,好的时候亩产能在一万元以上。在他看来,观风海镇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香葱,“明年肯定会更好”!
小香葱大产业。据观风海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锁龙全介绍,截至目前,该镇香葱基地面积已超过3000亩,涉及野鸡河、海丰等5个村(社区),基地平均每天用工人数在150至250人之间,采收时每天最多达到300至400人,在基地务工的人员中建档立卡户占将近60%。
如今,威宁的香葱已“走出”贵州,远销云南、上海、广东等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小小香葱,带领更多的农户,致富路上“葱”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