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2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近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时期中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工作。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先进与否关乎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大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为全面提升中国种业水平,《规划》对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部署安排,涵盖农作物种业、畜禽种业、水产种业能力提升三个方面,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规划》指出,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十四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种业振兴重点任务,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四大环节,布局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标志性工程。
《规划》提出,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要以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畜禽水产资源保护场(区)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在育种创新方面,以大型表型鉴定平台、分子育种平台等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在测试评价方面,以国家品种测试中心、畜禽品种性能测定站为重点,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条件和品种测试(测定)能力。在良种繁育方面,以国家南繁基地、国家级种子基地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为重点,打造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生产基地,有效保障良种供应,全面提升良种化水平。
《规划》提出,要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加快改善提升现代种业基础设施条件,加紧推进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一批育种创新平台,选育推广一批种养业新品种,育种创新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适合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测试评价体系,建成一批现代化种养业良种生产基地,实现基础强、体系强、科技强、企业强,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