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政协委员、贵州省微电影联盟主席、贵阳市网联会会长 唐煌——
从光影开始,带着“贵阳故事”走向更大舞台
2024年,是导演唐煌事业继续攀升的一年,他作为总导演参与策划执行 “5.19 中国旅游日”—“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活动、贵阳马拉松开幕式;拍摄的《美是你我》获得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 “最佳短视频”;同时,这也是他成为市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三年,作为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他对贵阳文化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也愈发深入。
在光影中窥见梦想
1984年,唐煌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家电影院的美工,小时候的唐煌就住在电影院二楼的宿舍,在光影魅力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1年,唐煌与哥哥唐康一起通过艺考进入贵州大学,跟随法国导师贝尔特朗·德山先生、葛莱特·白兰女士,接受情境戏剧的学习。之后,在机缘巧合下,兄弟俩一起拜入著名导演黄以功门下,陆续参加了电视剧《秋水长天》《玉卿嫂》等剧的拍摄制作,顺理成章地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2007年-2010年唐煌陆续受欧盟文化项目司的邀请,在法国和比利时多个艺术节、文化节巡演《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寻根》《卫星》等剧。从演员到导演、再到艺术策划人,他开始了多元发展:《月亮》《寻影》《谁》《云上》《今夜的滋味》《呼唤》《JING》
2012年,唐煌回到贵州。他觉得,“这是我的家乡,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文化也最为丰富多彩。从小就幻想成为追光逐影的人,现在终于可以站在作者的视角,用自己的方式讲好贵州故事、贵阳故事,把多彩贵州之美、爽爽贵阳之美推向更大的舞台”。
在家乡成就新的光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给自己的信》《脸谱》《七十二小时》《翻越》……来到贵阳后,不管是活动、戏剧、还是电影,虽然题材各不相同,但是在唐煌的作品里,让人每次看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贵阳故事,传递的都是贵阳的好声音。
这些年,他将贵阳城管队员工作背后的辛酸故事拍成微电影《我真的很在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贵阳云岩公安合作拍摄的《七十二小时》《再见,陌生人》两部打拐题材作品,前者荣获中央政法委评选的“优秀微电影”、公安部政治部三微大赛二等奖。唐煌也凭该作品被评为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中国青少年儿童电影艺术节的“最佳导演”。后者则荣获中央政法委“推荐电影作品”、金屏奖IPTV最佳原创电影作品、金童象儿童电影周优秀影片;他执导的主旋律微电影《中国货车》也囊获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桂花奖、贵阳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被评为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三等奖……
2024 年,唐煌依旧在通过自己的作品讲好“贵阳故事”、“贵州故事”,他在观山湖区精心拍摄的短视频《美是你我》,在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上斩获主竞赛单元“最佳短视频”奖项。《蔓萝花开》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颂网络电影盛典“银狮奖”。同时,唐煌还作为总导演,与哥哥唐康以及导演组的伙伴们一起参与策划执行了 “5.19 中国旅游日”—“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活动,在贵阳市中心城区的核心路段,向世界带来了一场多姿多彩民族团结的欢乐盛宴,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时代风尚、旅游特色。该活动在CCTV1、CCTV2、CCTV4、CCTV13、中国日报、新华社等各大网络平台全媒体矩阵重点推送,活动通过各路大V的支持助力,还占据当天“抖音热搜榜”全国榜第一,连续五天位居贵阳同城热搜榜第一,创造了全网16亿+的流量。紧接着,唐煌又作为 2024 年贵阳马拉松开幕式总导演,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与团队参与策划了开幕式展演节目,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了全网曝光量达 30 亿+的好成绩,再一次用好作品将大家的眼球、网络的流量吸引到了贵阳。
在助推文化事业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
细数过往成绩,唐煌认为,“是贵阳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必须守护好这份宝藏。同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也有责任为贵阳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近年来,他一直思考着如何推动贵阳文化事业发展,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唐煌说,“通过调研,我发现,近年来在贵阳最出圈的群众文化品牌是‘贵阳路边音乐会’。这个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同时也引起了省外游客和国外艺人广泛关注,我觉得我们贵阳市可以把它继续打造得更好”。
为此,他去现场参加“贵阳路边音乐会”,与参演者深入交流,到文昌阁、悦然时光、花溪十字街走访群众,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最近,他正在将这些建议进行整理,撰写提案,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提交。
唐煌说,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荣誉。未来会把自己对社会民生的观察带入履职中,为贵阳文化事业发展出一份力,让贵阳故事越来越精彩。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