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学科阅读的钢筋铁骨

发布时间:2020-10-21 13:55:02      来源:

  锻造学科阅读的钢筋铁骨

  ——访《中国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总主编朱永新

  本报记者 梁杰

  9月28日,新阅读研究所发布了中国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首批学科书目包括中学数学、中学化学、中学历史、中学艺术、小学科学五大学科、1000多种书。这是学科书目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其他学科正在有序研制当中。这是中国第一套体系完整的学科阅读书目,是汇集全国各地各学科专家、名师,历时5年时间,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是一套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符合他们身心发展需求并能引发他们阅读趣味的各学科书目,非常值得关注。

  近日,本报记者就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研制的意义、相关背景以及遵循的原则等采访了该学科阅读书目的总主编、新阅读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永新教授。

  学科阅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新阅读研究所历时5年成功研制出中小学师生五大学科阅读书目,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新阅读研究所为什么要研发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该书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研制的?

  朱永新: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我曾经对新教育同仁说过一句话:即使新教育其他事情都没有做好,能够真正把阅读做好,就是把教育做好了一半。为此,2010年,我们专门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专注于阅读的研究与推广。

  “读什么”,是阅读的首要问题。研制书目,自然是重中之重。这些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大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共9种书目。这些书目,为一个中国人从幼儿开始到成为一个社会人的阅读提供了路径,引起很大反响。此后,新阅读研究所将书目研制的重心转移到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上,主要是为解决中小学生的学科阅读问题,同时也解决中小学学科教师的阅读问题。

  就阅读而言,这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阅读很多时候依旧被狭隘在语文领域。传统的阅读路径与阅读模式,让很多人将阅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狭窄化,更多地偏向于文科,特别是文学的阅读。

  在校园里,学科的学习被细化、窄化,学生的阅读,是以一条条细弱的线状与学科学习匹配。有些学科被关注得多一些,阅读状况好一些,线就粗一些;有的学科,学生的阅读除了教科书,几乎处于零起点。这样的阅读零散且无目标,难以支撑学习的持续与深层发展。

  学科可以分设,知识可以分类,学习可以分期,但人的精神成长的需求却不能分割。中小学生的精神成长中,特别需要精神养分搭配全面的、成体系的阅读,特别需要学科内在知识与精神的相互融合与共同滋养。目前中小学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甚至包括一些该开未开的课,都可以借助阅读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彼此融合,借此触摸到各门学科的文化与精神。所以,中小学学科阅读是学生阅读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小学师生的学科阅读现状?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的研制有哪些价值意义?

  朱永新:读什么和怎么读,是阅读研究两个绕不开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与背景下,新阅读研究所研制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就有着非常特殊的使命。第一,是深化阅读效果,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第二,是提升国民素养、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第三,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途径;第四,是发掘知识自身魅力的重要手段;第五,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当下中小学生的阅读,面临着不少困境。比如,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选择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学生大量时间投入到各类学科的课堂学习中,丰富的知识被薄薄的教科书代替,被很多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传递,学生的阅读尚未开启就已经失去了魅力。

  比如,中小学生很多学科的真正阅读缺乏引领与指导,而最有可能给他们指导的是教师,但不少教师也将自己囿于所学专业之中,满足于从教科书走向教科书,从本来的听课学生转身为有参考资料的讲课老师,未能有趣有料地释放出学科的本质与品质、趣味与深刻,能坚持在本学科教学中进行继续探究者屈指可数。总之,问题繁多,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丧失了阅读的乐趣,也不知道读什么书合适。

  所以我们既为中小学生研制出阅读书目,也为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师们配比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期待他们在阅读中强大丰盈更有力量,对于学生的引领会有更大的帮助。

  引领性经典性兼顾趣味性融通性

  记者:当今市场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从众多图书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与教师阅读的本学科书目,既需要有敏锐的目光和足够优秀的鉴别能力,也需要有整体搭建的知识体系,尤其要避免随心所欲地依据个人所好进行选择的眼光。中小学师生学科阅读书目的研制遵循了哪些原则?

  朱永新:在书目正式研制的第一步,我们就把相关的专家学者集中起来,确定学科阅读书目研制的原则,确保在学科书目研制的启动阶段就胸有成竹,不会偏离。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研制原则也有所不同。

  学生书目的研制原则包括:关注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原则。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借助阅读帮助孩子们建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必然。所以,选择那些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阅读,是迫切需要的。但这些价值观的体现一定不是概念式和口号式的,而是以一种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样式出现。

  既尊重学生的兴趣,又强调书目的引导性原则。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书,不能只是单纯地讲道理传知识,那样枯燥无味的书目,不可能为学生打开自主阅读的大门。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爱上阅读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考虑到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有兴趣的阅读,不代表放任、不承担成人的引领。有阅读底蕴和经验的成人,可以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人生经历去引领学生们,去阅读最有价值的书。

  既尊重市场的选择,又强调作品的经典性原则。以经典性为基础,兼顾新锐之作。每个学科知识都是在不断创新的探索之中,因此对于新近出版但是被学界公认的作品,也会充分给予关注,它们可能经过时间和读者的检验,成为将来被认可的经典。

  既关注作品的趣味性,又关注作品的思想性原则。没有趣味的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很多吸引力。当然这种趣味不是噱头,而是一种高品质的语言表述。为孩子们选择适合阅读的书,趣味性是基础。同时,关注作品中形而上的思考,有助于建构丰盈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孩子们多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会将阅读的力量充分展示出来。

  既凸显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强调孩子作为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理念原则。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民族文化在各类作品中都有承载。中国孩子阅读、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既必要也适宜,所谓中国胃吃中国饭。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开放姿态的国家,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广博的知识以及更宽广的胸怀。作为未来的世界公民,我们的孩子需要借助阅读,获取更多元的现代理念,成为更完整、完善、完美的中国人。

  既强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又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原则。书目既有必读书目,又有推荐书目,其作用在于强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让中小学生在共同的阅读中,彼此激励彼此分享。这样的书目通常带有一种普适性、最基础的阅读引领。

  孩子是千姿百态的,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的兴趣和关注点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应是鼓励阅读的一种姿态。书目的产生并不是固定阅读行为,而是既聚焦又扩散,让孩子们既不会错过必须读到的好书,又为阅读能力较强、阅读兴趣较广、阅读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适度的推荐,满足他们的阅读渴望。

  既关注小学、中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又考虑与学前、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阅读衔接原则。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有很多生命的节点。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阶段成长的需求,所以为这些需求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是将儿童真正的需求放在本位,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精神食粮。

  同时,我们兼顾到学科书目各个阶段中的阅读过渡与衔接,很好地解决儿童阅读中的困难与障碍问题,帮助他们在熟悉与陌生中,找到阅读的安全感、喜悦感和成就感。

  教师书目的研制原则包括:开放性与原创性并重的原则。对于教师的阅读,更要注重拓宽视野,这样教师们可以阅读到世界各国本领域本学科的最优秀作品。但是作为中国的教师,关注本土原创作品,吸纳本土文化的精髓非常必要。当然,选取什么书,还要以学界研究成果为先,以作品质量为衡量标准。

  理论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原则。书目中不仅为教师们推荐纯理论书籍,同时还兼顾到操作性,注重了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结合,使阅读真正变成一种灵动的行为,也让那些理论有被自己的实践检验的过程。

  经典性与阶梯性并重的原则。中外各类经典作品,值得反复阅读。建立一种阅读的阶梯与坡度,会帮助阅读者缓步上坡,拾阶而上,减少了阅读的恐惧与困窘,也更容易咀嚼到阅读的乐趣。

  价值观与完整性并重的原则。在各种内容与类型的阅读中,坚持核心价值观,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人格完整、精神完善,有幸福感的教师。

  让每个人从学科阅读中发现自己

  记者:有了学科阅读书目,只是为学生奠定了一个学科阅读的基础,如何使用这些书目,将其真正地转化为中小学生与孩子的阅读行为才是关键。您认为在今后学科书目的推广与实施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朱永新:是的,学科阅读书目的研制成功,仅仅是锻造学科阅读的前期工作,学科阅读的推广,同样需要一个清醒认识、燃烧热情、慢慢实施、反复检验、持之以恒的过程。

  第一,学校是学科阅读的主阵地。学科阅读实施的主阵地,一定是学校。而学校里学生阅读既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又需要教师的引领。要借助于各种方法与路径让学生明白学科阅读的重要,更要让他们看到学科阅读的优势与效果,让他们在阅读中不仅快乐而且受益,能比较轻松愉悦地学到知识,拓展知识面,也借助于这些适宜图书的阅读,减轻对有些学科的恐惧感。

  要想达到学科阅读的理想状态,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一直比较神圣、高大,学生都很崇拜那些有学养、有底蕴的老师。如果有一个热爱阅读且对本领域优秀图书有足够兴趣和了解的教师,那么他就会带领一批孩子走进学科阅读的大门;他们的课堂也会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科阅读先从学校开始,从教室开始,从教师和学生开始。

  第二,家庭是学科阅读的后花园。亲子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态之一。在家庭中,学科阅读作为亲子阅读的品质提升之法,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研究。无论是父母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引领孩子走进不同学科,还是孩子因为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好奇,父母在陪伴探索中共同进入某个学科,都是家庭进行学科阅读的常态。

  第三,学科阅读要在各科独立和各科融合之间找到平衡。书目是各学科独立的,但人的阅读与内在的融合无法分割。所以学科阅读既要保持学科的个性与独立,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阅读选择的弹性,提倡融合性阅读。

  个人阅读彰显阅读个性,群体共读、伙伴互读能够互相鼓励与激发,相对前者,后者是一种融合;同一本书,各种学科教师的不同风格、方法的引领,在学生面前,引发不同感觉的冲撞和交融,会给学生也包括教师带来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一种融合。

  教师领读更有权威,而师生共读则能获得不同的阅读效果。在学科书目的教师书目与学生书目里,会有小部分重叠,就是希望能在阅读中让学生获得满足与成就感,也让教师们在深究中能有新的体悟。这也是一种融合。

  第四,实施学科阅读需要足够自由度。学科书目的诞生,对锻造学科阅读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各项行动似乎都有了依据。但是,书目只是一份藏宝图。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锻造的节奏,对书目灵活使用,自由配比,也可以在自己的学校、班级由学生增加他们喜欢和看过的、值得推荐的好书,为这个锻造过程添加自己的材料。

  只有让学科阅读为每个人所用,让每个人从学科阅读中真正寻找自己,发现自己,为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才是学科阅读能够深入推进的根本。因为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学科 书目 学生 教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