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不久前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钟山区青林乡扶贫站负责人岳其勇说。
从北京回来后,岳其勇又开始琢磨建立防贫预警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因素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收入骤减的特殊群众进行动态管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3月3日上午,正在工作的岳其勇接到青林乡二寨村二寨三组的村民杨群的电话后,他放下手里的工作带上工具赶往杨群家,“去帮忙安装电闸。”在岳其勇眼里,“群众无小事。”从农村走出来的岳启勇亲身感受过农村的贫穷落后,体会过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带着为贫困群众做实事的心态,他一直行走在帮扶路上。“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懂,我知道必须得这么做。”
岳启勇娓娓道出自己的求学经历:2003年,家境贫寒的他揣着父亲东拼西凑的83块钱,踏上大学求学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完成学业。那时,他就许下“用青春回报乡亲”的誓言。毕业至今十多年来,他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誓言。
2016年,因工作需要,岳其勇被抽调到省扶贫办跟班学习。学习期满后,心系基层的他,毅然放弃了在省城继续深造的机会,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成为一名服务乡村的“逆行者”。
岳其勇初到青林乡时,该乡的7个村均属于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95户8554人,岳其勇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采集、汇总、核实和录入大量的数据。如何提高数据的比对、分析效率,为全乡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是扶贫站最重要的课题。
面对难题,岳其勇带领扶贫站的同事挑灯夜战,查资料、搜网络、翻书本,认真研究扶贫开发管理系统。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安全住房保障卡打印、系统基础数据逻辑错误分析等许多辅助性的管理软件和小程序,形成了“基本数据一次采集、日常数据动态管理、股室站所间数据共享、各块数据相互比对、数据指标一键生成”的高效模式,“过去需要3个月时间完成的工作,现在20天就能完成。”岳其勇说,因此,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工程师”。
“心中有群众,不怕担子重”。为了更精准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扶贫档案,岳其勇埋头苦干,多少个夜晚在一个个扶贫数据核对中度过;多少个中午,头顶烈日在一个个贫困户家中走访;多少个周末在汇报安排落实中度过。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数字是他上下核对的见证,一叠叠繁琐的资料是他进村入户走访的见证,一堆堆比他身高还高的扶贫档案是他辛劳指导的见证……虽然同事们总说:“看见岳其勇来了就压力大,工作又来了。”但是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同事和老百姓的赞扬和肯定,还和帮扶的贫困户成了“亲人”。
有了精准的扶贫数据支持,工作力量得到有机整合,攻坚战法得到合理优化。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2019年底,青林乡贫困发生率由39.3%降至1.33%,累计实现1912户8264人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人口清零。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岳其勇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智慧、辛勤和汗水,绘就一名乡镇扶贫干部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