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从“忧居”到“优居”

时间:2021-07-13 15:04:24 来源:六盘水日报

住房对老百姓来讲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是安宁、是幸福、是牵挂,是避风港……

伴随改革开放,绝大多数六盘水人的“家”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一家几口蜗居在二三十平方米的斗室,到现在一家人安居于上百平方米的宽敞套房。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建市初期,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没有高楼大厦,居民的住宅也就两三层高,最高的住宅楼也没超过六层。而今天,我们居住的选择变得多样化,有高层电梯楼、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不仅满足于住得宽敞,还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生活的便利。不仅注重住房的装修风格,还注重配套设施齐全。总的说来,既要住得舒服,又要住得安乐。

在六盘水生活了近50年的孙秋花老人今年80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参加“三线”建设的丈夫一起来的。几十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秋花老人也不例外,光是搬家就前后搬了4次,从原来老家乡下住的土墙茅草房搬到不足40平方米的两间油毛毡房,接着又搬到红砖垒的无卫生间的三层“筒子楼”,然后乔迁到6层楼高的单元房,现在又住进了有绿化有物管有电梯有供暖的小区住宅。不仅家具越来越多,入厕洗澡也越来越方便,按老人的话讲,“如今的生活越过越甜蜜喽!”

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实施,六盘水的房地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433.07亿元,尤其是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据统计,2019年房地产行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总值的2.32%,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总额占全市总税收的12.49%。这5年里,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1174.3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40.46万平方米。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的比例逐年增高,其中2020年达94.92%。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六盘水市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因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于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并逐渐成为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有景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六盘水旅游,同时也带动了六盘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2020年,在全市商品房销售中,市外人口购房占比约为32%,其中本省其他地区人口购房占比约为24%,省外人口购房占比约为8%。中国凉都·六盘水已成为一方安家乐业的“风水宝地”。

此外,为保障广大百姓“住有所居”,六盘水市大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为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同时,全市还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如市中心城区实施老城片区、建设路小区等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原有小区的住房条件、绿化面积、公共设施和卫生环境等,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不仅城市住房变化翻天覆地,农村的住房也是如此。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越发迫切。建市以来,六盘水市农民的住房先后从低矮的土坯房、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舒适的农家小院和“小洋楼”,居住环境日新月异。加上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和易扶搬迁等暖民政策让农村困难群众都能住得好、稳得住、能致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凉都各族儿女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在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变迁,共同在新时代下开启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记者 邱源虎 许 勇)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