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走进六枝特区易扶搬迁安置点

时间:2021-08-05 14:53:07 来源:六盘水日报

阳光明媚的夏天,走进六枝特区的各易扶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别致的楼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温暖的阳光,正暖着易扶搬迁群众的心。

搬出故地,生活犹如城市里

在聚福新苑宽敞的小区广场上,搬迁群众有围桌聊天的,有锻炼身体的,与广场旁边幼儿园传出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温馨喜气的幸福生活画面。

脱贫攻坚期间,六枝特区坚持高位谋划,高强度推进,紧盯居住在深山区,生活条件差、就业无技能、增收无门路、就地脱贫难的贫困人口,举全区之力,建设3868套住房,让166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扶搬迁,让他们从此过上幸福新生活。

61岁的李青终于告别祖祖辈辈蜗居的又黑又矮的破旧民房,搬进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新房里。她说,刚搬来的头几天,她在屋里屋外到处转,兴奋得睡不着觉。

李青过去住在中寨乡大补王村,这里到县城需要翻过好几座大山。在这闭塞的穷山沟里,她一住就是40多年。为让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2006年起,她开始外出打工,到处租房住。

“从来都不敢想象会搬出穷山沟。”李青逢人便讲,“吃水不用挑,取暖不砍柴,病了痛了出门走两步就是医院,这样的日子真是没想到。”

据六枝特区移民局有关人员介绍,该小区周边还有高中、初中、小学,搬迁户的孩子上学很方便。小区不仅配套有学校,商铺、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医院、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同时还开通了公交车,每10分钟一班,小区住户的生活、出行都很方便。

目前,六枝特区12个安置点新成立居委会10个,其中2个已融入安置点所在的村(居)管理;完成户籍迁移2093户9553人,这些建在县、乡最好地段的移民新区都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有购物、公交、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移民户犹如生活在城市里,大家喜气洋洋,无不感念党的扶贫政策好。

就近进厂,摇身一变成工人

在聚福新苑门口的扶贫工厂内,40岁的王霞正在熟练地缝纫一件橘红色的运动服,在她身后,100多名员工也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一批发往广州的衣服。

“政府给我解决了工作,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王霞高兴地说,仅自己挣的钱就超过搬迁前家里一年的总收入。

为让搬迁户“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六枝特区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及各类社会资金向易扶搬迁安置区项目倾斜,提升易扶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在安置点设立人社服务窗口12个,逐户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有针对性地对搬迁群众开展刺绣、服装、电子、家政、医护等技能培训,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前厂后院”就业。

除了提供“前厂后院”的就业便利,针对老年人、居家妇女等无法外出打工群体,政府“送业上门”,发展气球加工、纸箱粘合等简易型产业,让群众享受到“家中就业”。

六枝特区通过搭建多层次就业平台,贫困群众实现了从“就业无门”向“择岗就业”的转变。据了解,六枝特区易扶搬迁安置地现有易扶工厂8个、农贸市场1个、养殖基地1个,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1056人,户均增收3.8万余元。

目前,全区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3338户7603人,就业率达94%,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公共服务,群众办事更方便

位于牂牁大道的六枝思源实验学校,校园优美,书声琅琅,作为2016年新建的九年寄宿制公办学校,该校有效解决了聚福新苑居委和群力居委搬迁群众子女的上学问题。

据了解,六枝特区易扶搬迁点还采取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多点发力,推进易扶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为让搬迁群众享受到便捷服务,六枝特区累计投入5215万元整合安置点周边38所校(园)教育资源,提级改造12个卫生室,使搬迁点适龄学生100%就近入学和群众就近就医。

此外,六枝特区坚持多点发力,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在全区12个易扶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助推易扶搬迁后续扶持,引领搬迁群众增强内生动力、实施稳定脱贫、全面融入城市、过上美好生活。

(罗 琴)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