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壮族村民韦忠全: 我发“羊财”脱了贫

发布时间:2020-07-10 16:17:02      来源:黔东南日报

  【民族小卡片】

  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壮族总人口为16926381人。

  壮族是黔东南州十个世居民族之一。全州有三个壮族乡: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从江县秀塘壮族乡。截至2018年,该州壮族人口为31839人,主要聚居在从江县,其余15个县市均有分布。

  大雨过后,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小草越发青翠。山林间,清澈的小溪水潺潺流淌。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7月8日,记者走进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宰别村,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传入耳畔,抬眼望去,只见不远的田埂上,壮族村民韦忠全唱着《牧羊曲》,和妻子韦妹耐一起赶着30多只羊,正准备前往村边的山坡上放牧。今年58岁的他,唱着曲子,神态悠闲而惬意。

  来到山坡上,看着低头吃草的羊群,韦忠全心情愉悦,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干部们,去年我家顺利脱贫了,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奔头。”

  “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我们家的两只母羊前几天生了两只羊崽儿呢!”韦妹耐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跑到记者跟前说。

  “大叔,你现在成养羊大户了!”看到韦忠全两口子兴奋的样子,村委会文书韦加权竖起了大拇指。

  “养三十多只羊还算不上大户,今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有好政策了你要及时告诉我。” 韦忠全笑着说。

  因为缺技术、家庭年收入低,2014年,韦忠全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引导下,韦忠全开始养羊。三年多来,养羊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到目前的三十多只。

  “政府对我养羊帮了大忙呢,刚开始,村委会鼓励我先筹钱买来羊养着,经过乡里和村里验收后,补贴了我2万元。” 韦忠全说。

  三年来,韦忠全的养羊产业给家里带来了明显变化:“2019年卖了36只羊,平均每只1200元,总收入43200元,纯收入2万多元。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只卖了3只羊,收入4500元。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够家庭开支了。”

  “以前,家里没有养羊,农闲时我就在周边打点零工挣点零花钱,一年下来没有剩余的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韦忠全感叹地说,“今年,我到广东打了两个多月的工,挣了几千块钱。外出后,所有的羊交给我爱人看管。目前工作不是太好找,我就采取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了又回家帮忙。”

  韦忠全家是双女户家庭,大女儿就嫁在本村,已经和丈夫外出务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小女儿目前在凯里学院就读五年制的大专班,每个学期政府补贴2000多元。

  在韦忠全的盛情邀请下,记者来到他的家中。走进一楼,只见平整的水磨石地面,粉刷一新的墙壁,76个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一些日常用品,房间干净、清爽、舒适。而这里在一年前,还是圈养家畜的地方。

  “我们村2019年9月开始开展人畜混居改造,12月底结束。他家是第一个报名的。”韦加权说。

  “改造好了后,我们家日常起居从二楼搬到了一楼,出行更加方便了,也更干净了。改造这个一楼,政府补助了12900元,我自己花了1万多元。现在,厨房齐整了,自来水管接到厨房里,用水更方便了。”韦忠全说,“以前在二楼烧火煮饭,容易发生火灾,现在不用担心这些了。”

  “一直以来,我们这边的习俗都是在一楼养牛、养猪等,人住在二楼,那股猪牛粪的气味很难闻。现在经过改造后,一楼干净了,我们住起来舒服多了。” 韦忠全说。

  “今年的新农合,我和爱人每人只交了120元,由于家里是双女户,政府又补贴了240元,等于我们两人一分钱没交,就享受到了新农合的保障。”韦忠全算起了自己享受到的政策和补贴,“家里的电改费用600元,政府给免了,就收了点材料费。今年村里准备安排我当护河员,每月补贴600元……”

  2019年,韦忠全各项指标符合脱贫各项条件,顺利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自己也要争气。今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范围和规模,已经买来一头牛在养着了。”韦忠全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舒增付 冯哲 杨峰

相关热词搜索:从江县 记者 政策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