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树荫下,一群群色彩斑斓的大鸡小鸡相互追赶着、扑腾着,一边啄食一边嬉戏……这是笔者在开怀街道寨瓦村苗族青年张培刚的林下养鸡场见到的场景。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张培刚告诉笔者,他发展林下养鸡不仅自己致了富,还想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2001年7月,初中毕业后,张培刚南下浙江打工。通过十年在外拼搏,他学习到了很多创业经验,有了一定的积蓄,决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2011年,他和妻子杨芳在开怀街道角导坡建起凯里晓米香鸡养殖,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母亲和孩子。
由于养殖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养鸡场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10万余元。祸不单行,在2014年,因火灾他家的房子被烧,更是雪上加霜,当年被村委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然而,面对困难,张培刚并没有灰心,而是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和销售模式,联系银行贷款,继续生态养鸡,每天起早贪黑,有的时候甚至直接睡在鸡棚里,与鸡为伴。两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夫妇通过精心付出,捞到养鸡“第一桶金”,并于2016年,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给家里重新修建了新房子。
生态养鸡走上了正轨,但张培刚心里有一个梦想,就是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2019年,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在角导坡的场地有限。他想在别瓦坡再建一个养殖场,由于不通路和资金不足,限制了产业发展壮大,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向村“两委”班子请求帮助。后来村里召开会议,决定村里出资在别瓦坡修一条产业路,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路修的事情解决了,但资金没有着落,于是村委向帮扶单位市融媒体中心领导汇报了张培刚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在得知情况后,帮扶单位领导随即邀请农业专家到别瓦坡多次实地走访考察,认为该地方具备养殖条件,决定帮助张培刚争取到扶贫资金6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而后,张培刚自己自筹33万元,开启“精准扶贫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链式效应,由他家养殖场为基础升级壮大起来的养鸡合作社,已经成为村里的扶贫产业之一。
如今,张培刚的合作社不仅在市区、周边乡镇等地有固定市场,还在网上设立凯里晓米香鸡小程序,形成线上线下销售的新模式,年出栏鸡10000羽,年创收20万余元,红利涉及40户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