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21-03-10 来源:黔东南州政府办公室

黔东南州税务部门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服务需求,通过抓软硬件建设、整合内外部资源,精准推进税收“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并取得积极成效:在2020年税务总局开展的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得分位居全省各市州第1名,5大类调查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黔东南州营商环境“纳税”指标得分位居第2位,2018年以来实现“三连升”,该州16个参评单位纳税指标平均得分91.26分,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7分。该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练好服务内功,推动“规范办”走向“高效办”。一是优化管理“规范办”。制定《该州办税厅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统一规范办税厅人员选用、培训管理、操作管理、纪律要求、激励措施、考核管理。着力配齐配强29名导税咨询人员,对导税岗人员和重要专窗实行AB岗管理,对其他窗口人员则通过“后台补前台,专窗补综合”的方式形成岗位互补。通过“每日晨训、每周集训、每季检测、每年考试”的方式抓好常态化练兵,不断提高税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020年全年培训量逾5000余人(次)。二是科学考核“高效办”。建立健全办税厅绩效考核指标,围绕办税业务总量、服务质量、工作纪律、服务效率、服务规范及纳税人评价等关键指标,科学设置考核权重并按月实施考核、兑现奖惩,切实将考核结果与酬劳和评优挂钩,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有效引导窗口人员“比学赶超”,从而形成“主动办”“抢着办”的服务新风。

二、整合服务资源,推动“一厅办”走向“一窗办”。一是统筹进驻“一厅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支持,不断提升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对税务办税场地、硬件设施配备的保障力度。目前该州16个县(市、区)局已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顺利进驻当地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办税窗口212个,在各地政务中心的办税总面积达4005平方米,平均占地面积超200平方米。二是信息共享“一窗办”。联合住建、自然资源部门在该州设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20个,成功打造“一次排队、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站缴费、一窗出证”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会同市监、公安联合制作《黔东南州企业开办流程指南》,将企业开办全业务、全流程一次性告知前移至首环节(市监部门),实现“告知前置”,避免群众办事往返跑。

三、升级服务技术,推进“自助办”走向“智慧办”。一是全面铺开“自助办”。截至2020年底18个县市区实现自助办税厅(点)全覆盖,共计配备自助办税终端125台,2020年累计为11.35万户纳税人缴费人办理包括代开发票、社保费缴纳、发票领用等各项业务19.14万笔,大幅缓解了实体办税厅服务压力。同时借助自助办税终端、电子税务局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目前该州网上申报率、电子缴税(费)率分别达到96%、99%。二是科技引领“智能办”。引入“智慧城市”理念,借助人工智能、VR技术等科技手段,在凯里市成功打造我省首个集税务、工商、银行三大基础服务为一体,涵盖智能识别、智能咨询、VRM远程协助、自助办税等16个服务功能区为一厅的智慧办税厅,办税人员无须排队、不用填表,凭借“无感身份识别”即可“一脸通办”9大类涉税业务,其中精准引导税、智能风险监控、自助投诉等4项功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应用,得到《中国税务》《贵州改革》的宣传报道。

四、优化服务流程,推动“个性办”走向“诚信办”。一是按需服务“个性办”。根据不同纳税人具体业务需求,灵活调整窗口职能,有效缩短办税时间。如针对税务代理、兼职多家企业的财务人员办理复杂且量大的业务事项,通过在后台增设批量业务处理窗口进行批量处理。依据纳税人不同办税时间需求,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灵活提供预约服务,打破服务时间限制,确保紧急业务及时办。二是激励服务“诚信办”。在丰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税收诚信体系建设要求尤其是《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规定,相继为诚信纳税人推出“银税互动”、补正承诺、绿色通道等优质服务。其中2020年共为216户次纳税人提供“容缺”服务,帮助495户纳税人通过“银税互动”获得无抵押融资贷款2.56亿元。暖心服务得到广大群众点赞,2020年该州办税厅累计获得各类荣誉表彰17次,46人次被评为“服务之星”。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