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应急力量弱、监管基数大、救援任务难的工作短板,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创新推进全州乡村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夯实镇级堡垒、筑牢村级防线、提升应急水平”工作重点,探索“632”工作密码,着力乡村垒牢应急堡垒、“两化”夯实一线根基,全方位织牢应急管理工作基层网底,实现了全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基本工作的扩面升级。
建强乡镇堡垒筑牢第一道防线
依托乡镇现有应急管理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协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元叠加等多元组合优化,谱实“一办两站三中心”“六字诀”,筑牢乡级应急工作第一道防线。
一是优化组建“一办两站”。在全州各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安监站,履行安全综合监管、防灾减灾、救援调度等应急工作职责,保障有3至5人干部从事安监(应急)工作,做到运行实体化、应急实战化、工作规范化。聚焦黔东南农村消防安全这个重点,在原有消防站的基础上组建以消防救援为主兼有关防灾减灾职能的乡镇应急救援站,明确建站要求、原则、任务、目标、时限,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统一落实,全面建设充实优化应急救援站资源、力量,对标建站,确保“机构、场所、人员、制度、保障”五个达标。聚焦交通安全隐患突出这个难点,巩固和充实乡镇原有的交通安全管理站,并设立交通协管员、安全劝导员,确保基层交通安全有人抓、有人管、能管好。
二是分类搭建“三个中心”。在应急救援站设立“三个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运用乡镇综治中心的雪亮工程和视频资源搭建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中心,融合设在乡镇综治中心,建立应急指挥调度、会商研判、信息上报工作机制,提高应急事故灾害的处置能力。规范设立储备消防、森防、防汛抗旱、防灾救灾等应急救援物资的物资储备中心(库),明确专人管理,制定专项工作制度,确保做到管理规范、储备到位、调度及时。进一步充实优化各乡镇(街道)现有的专兼消防队伍,合并组建形成专兼职人员不少于30人的乡级应急救援中心(队),确保救援装备充足,规范制定各类工作预案,按月开展集中演练,确保队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打牢村级基石贯通最后一公里
坚持重心下移,念好“一站一库一队伍”的“三字经”,实现“下延建站、横延建库、外延建队”,努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一是下延建“一站”。对标“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定、有保障”的村站建设“五有”标准,建实村级应急管理服务站,确保村站挂牌统一规范、场所建设达标、人员履职到位、经费足额保障。明确村支书为服务站站长,主任为副站长,每村设立一名安监员作为村干管理,安监员为专职副站长兼报灾员,网格员、护林员、喊寨员、保洁员、小组长为成员,足额保障人员待遇报酬。同时,明确村应急管理服务站工作制度,制定服务站以及安监员、网格员、消防协管员和鸣锣喊寨员工作职责,细化防灾、核灾、报灾工作流程以及救灾、应急、救援工作预案。落实村级安全生产特别是农村消防工作“三按月”运行机制,做到按月安排任务、按月督促检查、按月兑现报酬。
二是横延建“一库”。采取“新建+合建”模式在村级应急管理服务站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室),储备消防、森防、防毒防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等应急救援物资,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专职人员,形成村级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入库管理、调拨使用”的闭环管理,实现村级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优化分配、快捷流转。
三是外延建“一队”。依托现有消防、森防救援力量,充实村干、卫生员、安监员、宣传员以及在家的年轻群众组建原则上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按月进行集中演练,有效提升队伍战斗力。同时,将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消防队伍建设作为村级抢险救援队的分队进行建设,确保事故灾害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救灾。
着力两个支撑优化最前沿阵地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思路,探索“五好”织密“网格化”支撑,构建“1+N”突出“信息化”支撑,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网格到村、到户、到人,信息互联、互通、互融。
一是“五好”深耕基层网格化。划好网格图。以村居、社区为基础单元,按照街巷定界、幅度适中、全域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目前全州已在线上线下建立16797个网格单元。选好网格员。在网格采取1名网格长配若干名网格员的“1+N”模式充实网格履职力量。网格长一般由村干兼任,网格员从聘用的40、50人员或其他安排有报酬的相关人员选任,把消防喊寨员、护林员、消防协管员等全部纳入网格员范畴,目前已有26296网格员在岗履职。定好“职责簿”。将网格员基本职能定位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信息采集员、隐患排查员和安全宣传员,明确网格长和网格员工作职责范围。挂好“公示牌”。制作并在每一个应急管理网格公示和张挂《应急管理基层网格化信息公示牌》供社会监督。当好“小应急”。将有关应急事务下沉网格内办理,建立网格服务机制实现应急组团服务,在网格内实现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管控小风险、办理小事务、提供小服务,实现“人在格中走,应急网中办”。
二是“1+N”实现基础信息化。建设应用应急网格化系统,给网格员安装应急App的应用实现了宣传员、信息员、巡检员、应急员“四员”职责“一机通办”,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纵向州、县、乡、村与网格“五级联办”。融合多部门信息系统平台,依托大数据、云技术,构建信息多元的村级应急管理平台,加强与村级综治信息系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及消防部门“黔小消”APP等系统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动。社会化管理织牢基层网底,将网格内的调解员、警务助理、水电工、环卫工人、志愿者等十大员拓展网格服务团队,建立网格日排查日上报工作制度,实现应急信息网上录入、风险隐患网上流转、督查整改网上留痕、绩效优劣网上考评。
黔东南州坚持以实战实效实用为导向,大胆探索,创新探索“乡村筑堡垒、两化强支撑”的“632”工作密码,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全面压实安全防范乡村安全监管责任和农村家庭主体责任,实现安全防范法治、德治、自治一体推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社会协同、村居自治、家庭主责”的共建共治共享农村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近年来,全州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降”;2020年,生产事故起数首次降至2位数;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全州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断崖式下降趋势,没有发生一起较大以上事故灾害,全州应急基层基础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共建共治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