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1-03-17 11:47:33 来源:黔东南日报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聂蕾余天英彭熠

2020年9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民族村寨脱贫——贵州省雷山“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索》被列入“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2020年12月,雷山县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雷山县在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介绍“乡村旅游+”经验;

雷山县被列入“世界十大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西江模式”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雷山县多年来对“乡村旅游”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写就,是雷山县独特的资源禀赋和预见性的规划建设造就,是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和当地群众全力支持成就。雷山县正以历史的情怀和现代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增长极”,全面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景区带村”显成效 “群寨共兴”享红利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雷山县旅游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雷山县共接待游客2300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000余万元。

西江苗寨景区依然是春节假期的大热景点。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壮美奇绝的独特村寨景观,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7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了旅游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1800余元增长到2019年的22300余元,西江镇西江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松笑着说道:“景区还将每年门票收入的18%作为分红分给老百姓,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不止西江村,与西江景区相隔不远的干荣、营上、开觉、控拜、麻料等周边村寨,也依靠西江大景区辐射,通过“景区带村”模式,以银饰、民宿、餐饮等为媒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成了游人逛完西江景区后吃饭住宿的“签到地”,这些村的农家特产专卖店、饭馆、客栈等乡村旅游业做得“风生水起”。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走进麻料村,小锤敲打银饰的声音清脆悦耳,这是群众走在致富路上的“行进曲”。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麻料村是有名的银匠村,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是能工巧匠,但一度因缺少发展机会,很多银匠都在他乡从事银饰加工制作、销售。为让银匠村去“空心化”,2017年,麻料村全村入股近100万元,成立了银饰公司,振兴银饰加工产业。同时,依托西江大景区,以“银饰”为特色亮点,积极引导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将麻料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银饰网红”景点,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打卡”。村民潘仕学说:“来自全国各地学习、体验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学生、游客不断增加,带动了银饰销售和餐饮消费,农村旅游有了雏形。”

据了解,通过发展银饰和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麻料村人均纯收入18110元,银饰加工和民宿旅游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70%,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工作的全面铺开,雷山县充分发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探索“群寨共兴”的全域旅游新路径,引导各村立足苗族文化、自然景观这一优势,根据村情统筹规划,有效盘活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全县68个国家传统村落和100多个苗寨串联起来,成功打造了郎德上寨、新桥苗寨、乌东苗寨等多个乡村旅游专业村、示范村,形成了各具特色、多点支撑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产业齐聚”提品质“快旅慢游”增收入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把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改善当地发展条件结合起来,综合打造好每一个景点和村寨的山、水、林、田、路、房、寨,突出展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景观品质和乡村旅游价值。这些美丽乡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其背后是生态、文化、产业全方位的复兴。

为加快建设“快旅慢游”体系,雷山县首先在“快旅”上下功夫,凯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雷榕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全面完成“组组通”建设,积极推动空铁和通用机场落地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不断充实“慢游”内涵,打造“产业齐聚”的乡村旅游新模式。近年来,雷山县围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以茶、药、菜(菌)、果、畜禽等为主的特色山地农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为主的特色生态工业,大力发展以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为主的特色服务业,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粗拉长旅游产业链,为景区和游客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游客在雷山吃住行游购娱的体验,大幅提升“过夜游”的游客数量。

在位于雷山县城东南8.5公里处的白岩村,村“两委”成立了梯田部落旅游专业合作社,并由中国三星、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雷山县人民政府联合在白岩村打造了集旅游度假、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主题度假村庄。

“在这里的民宿住了一晚,感觉身心都得到了净化!”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满意地说。

在白岩村,19栋苗家特有的木质吊脚楼民宿依山而建,民宿投入运营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产业链都被盘活了。客人来了,村里的260多亩青钱柳加工成接待用茶,果蔬由合作社收购销售……这座民风古朴的村庄,正散发出新的活力。

这些年来,雷山各地积极开发茶叶、银饰、苗绣等旅游商品和苗族特色饮食,推出《西江盛典》精品剧目、民族歌舞表演等文化展示活动,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有效促进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雷山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目前,雷山县已建成121个宜居宜游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其中建成旅游示范村27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同时,雷山县被评为“中国最美丽小城”,全县96%的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