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道东陈雪村
一年前,原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马顺红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背起行囊加入到杭州支援黔东南教育扶贫的队伍中,远赴千里之外的麻江县第一小学挂职副校长,扎根教育一线,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支教的一年中,马顺红用实际行动和满腔热血书写着教育扶贫路上温暖而又动人的小故事,将杭州教育资源与智慧播撒到麻江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来,架设起孩子们走出大山、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人生桥梁。
教育扶贫必扶智
3月,初到麻江时,麻江县尚未复课复学。为第一时间了解和全面掌握当地教育教学现状,马顺红主动联系到学校教务处,与麻江县第一小学副校长王佳福、教务处主任罗祥敏等教师到麻江县杏山街道坪山村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对于杭州来的老师突然到访家中,让家长们都十分感动。
第一次去家访的情形,让马顺红记忆深刻:一个年仅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扛着一个大脸盆走到河边,蹲下身,一件一件地洗着全家人的衣物。
当得知眼前的学生正在读四年级,却如此独立能干,马顺红心中感慨万千。见到学生家长后,看到家长皲裂的双手以及脸上道道皱纹都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马顺红心中更加五味杂陈。
“严师”只是马顺红的一面,另一面是深得学生之心的“大暖男”。走访送教中,在贫困户学生杨秀斌家,马顺红针对孩子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现场学业帮扶。在学生王千华家,了解到王千华同学性格内向、学习存在困难的情况后,马顺红主动与孩子进行耐心沟通,并做了一些互动游戏,帮助王千华打开心结。
在家访回来的路上,马顺红陷入了沉思: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出身,但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马顺红深知这一点,便再次坚定了要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
停课停学期间,黔东南州一直采用贵州省统一的“空中黔课”电视录播教学,老师和家长均反映孩子居家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数学还出现了教材版本不一致的情况。
马顺红了解后,立即向教务处和同事了解在线录播教学的收效,结合学生在线学习现状,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开展直播教学,每周对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推选敬业教师。
“过去上录播教学太死板,课堂沉闷,师生间缺乏互动,存在学生听课不在状态等现象。现在组织老师们采用直播形式上网课后,极大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实时与学生互动沟通,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马顺红告诉记者。
直播教学的推行,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高度赞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复学复课之后,如何进行二次补救式教学成了老师们的一大难题。见此,马顺红主动请缨,给全校25个班级1420名学生上示范课,每个年级上两个不同的内容,也是对学校教师们最好的教学示范和引领。
“听完马校长的课,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从中汲取经验。现在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网课教学上得也比以前更加认真严格、质量有了明显进步。”麻江第一小学老师杨海燕说道。
可持续发展的“造血”
2020年7月初,在麻江县委组织部和县教科局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专门设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小学数学)马顺红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共招收成员学员教师32名。
“时至今日,工作室已经开展4次线下集中研训活动,2次线上网络研训活动。在集中研训活动中受益小学共21所,受益教师共230人次,受益学生共550人次。”马顺红介绍道。
马顺红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是工作室的最大亮点。讲座中,马顺红分别从小学数学概念的构成与分类、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老师们解决了概念教学的种种问题,让老师们走出了概念教学的误区。
“马顺红老师的数学课堂别具一格,让参会教师眼前一亮,使老师们感受到数学教学的轻松和愉快。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只有和肉煮在一起,才能散发出‘自身的香味’,提升自己的价值。”工作室成员罗先敏参加完工作室培训后,不禁感慨。
工作室成员张银贤老师感言:“马老师对我们既严格要求,又不厌其烦地指导。正是因为他的严格务实,才使得大家的专业成长看得见,大家从以往的‘没追求’到现在的‘你追我赶’,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
为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每次工作室活动,马顺红都是严要求、高标准开展,活动要求主讲教师不将就、不敷衍,要求听课教师认真听记、积极互动,希望以工作室这个“点”去带动全县教师发展这个“面”,让教育帮扶更深远、更务实。
创建“书香校园”
在一次行政会议上,麻江县第一小学提出创建书香校园的设想,让老师、孩子、家长把书读起来。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图书馆藏书很多,班级读书角摆书不少,唯独适合教师阅读类的书籍少之又少,名师工作室摆放的不超过50册,老师们家里也没有什么藏书,有的也是孩子读过的课外书。
于是,马顺红发动身边的资源,为一小“教师书吧”建设拉捐赠。
其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捐赠1147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捐赠100册,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捐赠100册,马顺红本人捐赠66册。合计受捐1413册,总价约4万元。
马顺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师不读书,如何教导孩子读书?”
于是本学期,第一小学以及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开始了“每日一读”,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晒朋友圈读书分享。时至今日,马顺红的朋友圈依旧每天在打卡分享着他当天所阅读过的书,以及读后感。
马顺红特别关心家庭贫困的学生,2021年,马顺红便开始落实“三个100”公益工程,即100个爱心书包、100副免费配镜、100套爱心冬衣,送到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甚至单亲儿童的手里。
一年来,马顺红和挂职单位的其他党政干部们一起下乡帮扶、一起信息普查、一起直播教学、一起进村家访、一起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坚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
马顺红坚信,教育扶贫重“扶智”,浇灌爱与责任,让大山里的孩子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