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正洪 杨忠 张金根 龚循娟)近日,黄平县浪洞镇组织机关、小学、村寨、卫生院等11个党支部近100名党员和群众,来到松洞至管桐公路,对这条当年红军长征时走过的“红军路”进行全面修缮,为该镇的党史学习教育作了一堂生动的教学实践课。
松洞至管桐公路全长18公里,这段路也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红军路”。1934年10月,萧克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先遣部队,红军长征时就是沿着这条路离开黔东南最后一站到达瓮安草塘,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猴场会议。如今,这条公路因年久失修,到处坑洼不平,浪洞镇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学为基、以史为鉴、以行为实,积极号召远鸿公司、西南石化、个体企业及该镇部分党支部共筹集资金16000元,并同时得到了旧州沙场200多吨沙子的无偿支持。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条曾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红军路”,得到了全面修复平整,为下一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已年近七旬的唐洪国老人,是浪洞镇的一名老党员、老支书,在他家的农家小院里,参加义务劳动的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劳动休息时间,围坐在一起,听他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今天虽然大家大汗淋漓,非常辛苦,但我们了解了一段历史,知道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这是一堂生动的教学实践课,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修课,这堂党史学习课,既为群众办了实事,解了难事,又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建新功,立大业”。 在修路现场,浪洞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德权坚定地这样表示。
从羊肠小道变成乡村公路,从蜿蜒崎岖变成平坦大道,松洞至管桐公路既是一条革命的路,也是一条见证黄平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见证了老百姓从贫困迈向小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