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浪洞镇永康村茶产业基地
过去的永康村是一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小山村。如今,这里道路通畅、产业兴旺,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黄平县浪洞镇坚持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大力推进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永康村就在政策引导下,推动全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子,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永康村“黄金芽”种植基地的加工车间,茶农正在抓紧加工制作刚采摘的生鲜“黄金芽”,杀青、理挑、提香、抛光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进行着。
“黄金芽”是茶类稀缺品种、种植难度大、管护成本高,茶叶采摘用人都要求非常高,还只能靠手工一颗颗摘取,产量十分稀少。该茶叶一斤售价高达3000多元的市场需求,还供不应求。今年该基地“黄金芽”种植面积共380亩,正值茶叶采摘最佳时机,基地每天需要大量茶农采摘。
“茶业基地建在村里,让村里老百姓有了挣钱的好门路,大概每天有20-30个人来云雾山采茶,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比干农活轻松还有钱赚,多劳还多得,大家伙都充满干劲。”正在茶园里采茶的村民罗万珍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该采茶基地按照采摘一斤20元钱的工价进行计算,当天采摘的鲜茶由农户采摘后统一称重回收,熟练的采摘工人一天能赚到100-200元不等,该基地的建立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拓宽了当地农户增收渠道。
永康村不仅茶叶发展势头强劲,淡水养鱼产业发展也尤为兴旺。2017年永康村通过“支部+基地+农户”模式,采取流转300多亩土地建成35个鱼塘,为养鱼户搭建了良好的养殖平台。
村民田茂碧户就是永康村养鱼业发展壮大的缩影,她曾在外打工,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她毅然选择回乡养鱼创业。
田茂碧说:“前些年我在凯里是做批发鱼的生意,永康村是我的故乡,我在村里发展养鱼,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给村民提供一个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工作,要比到外边打工强。”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田茂碧的鱼塘逐步形成集“鱼苗培育、鲤鱼养殖、商品鱼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鱼苗及商品鱼发往县内及瓮安等地销售。鱼塘年产4至5万斤鱼,收入达40至50万元,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对工人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旺季时节,清理鱼塘的工作就要请10多个人才忙得过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要打牢夯实产业振兴这个基础。下一步,永康村将继续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扩大产业规模,在现有的茶业、养殖等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运用“三变”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让产业成为更多村民增收的渠道,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助推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