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村社合一”发展,打造庭院经济示范,为乡村振兴做好强力的产业支撑。
该镇按照“三香一果一药一茶”产业结构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种养殖产业,帮助群众就近就业和定期分红,提升主导产业带动力。在坝街、坝辉、里基等村的食用菌基地规模化投产,年累计出菇420万棒(盒)。全镇实施林下鸡养殖12.63万羽,恢复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生猪养殖,累计出栏1万余头,椪柑挂果7000余亩,累计种植钩藤2万余亩,完成有机茶提质增效2000亩,解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130余人,采茶、采菇、摘果期用工超过5000余人次,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户得到利益分红126余万元。该镇深入推进“村社合一”产业发展体系,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家,县级示范社1家,镇级示范社2家,群众将资金、土地、劳力等资源要素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合作社通过领办绿壳蛋鸡养殖10000羽、肉兔5100只、黑山羊480头、蜜蜂1400箱,生姜种植360亩、蓝靛500亩、辣椒500亩、“吊瓜+蓝靛”140亩、百香果200亩、白芨70亩、折耳根300亩,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增收,参与股份分红,有效保障群众增收,做到了村集体与农民群众抱团发展、互利共赢。该镇充分整合农户房前屋后闲散土地、水域空间等资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种养殖业、创办小作坊,村寨业态不断丰富,实现了农村闲置资源从“沉睡”到“唤醒”的转变,高质量完成了甲找、打略、坝街、盖赖、达荣、大坝、柳叠、平甲、柳排、排抱等村的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庭院经济”产业扶贫模式亮点不断,达到了产业增效、集体经济增益、贫困户增收的目标。
(张仁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