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都匀市“1234”机制全力推进家禽产业发展

时间:2021-01-27 12:07:10 来源:黔南日报

近年来,都匀市探索“1234”机制,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产业,着力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目前,全市家禽存栏118.41万羽,出栏187.48万羽,禽蛋产量5123吨,产值2.16亿元。

一条心,绘好产业图。建立市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成立生态家禽产业专班,全力推进家禽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生产。目前,逐步形成了种禽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完善的生态家禽产业体系。

两只手,托好产业底。项目资金托底,主要在家禽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示范引领乡镇、深度贫困乡镇,积极申报产业项目支持家禽产业发展,补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屠宰、粪污处理等方面短板;2020年以来,共实施项目6个,投入资金3000万元。政策保险托底,坚持政府补贴、扶贫企业合作社等自愿投保,激发家禽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有效防范家禽养殖的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2020年,全市完成家禽政策性养殖业保险投保6.4万羽。

三保障,铺好产业路。企业带动,利用全市规模蛋鸡场18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带动农户入股养殖,创新连接机制,促进农户增收。技术推动,充分利用30余名养殖技术干部力量,主要从家禽防疫、喂料、饮水、光照等方面,按需为养殖场(户)提供及养殖培训和指导,确保农户能养好、能赚钱;2020年,共开展技术培训20余期,参训农户1万余人,依托春、秋季动物免疫工作,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常年免疫率达90%,维护家禽正常生产。销售拉动,2020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省级生态家禽十大品牌评选活动2次,扩大品牌影响力,畅通市场渠道;同时,支持各乡镇依托广州、深圳等对口帮扶城市渠道资源,实施整合营销;实现企业(养殖户)依托天猫、淘宝、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四块地,夯实好基础。巩固规模地,都匀市农业农村局共成立8个指导组,分别到全市8个乡镇(办事处)联合属地农技工作人员,开展养殖企业(户)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通过加强对现有的养殖企业(户)养殖技术培训和防疫知识宣传,增强企业防疫意识,提升企业疫病防控能力;同时,强化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对企业的巡查和指导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规模蛋鸡场18家,其中1万羽以上蛋鸡场4家,存栏蛋鸡28.14万羽。挖掘林下地,依托全市森林覆盖率高的生态优势,挖掘生态家禽养殖潜力,动员高山、半高山有养殖意愿、有场地、有半劳动力的“三有”群众,利用周边竹林、果园,采用“林地放养+原粮补饲”的模式饲养家禽;目前,全市林下养殖500羽以上养禽场100余户,存栏家禽22.11万羽,出栏54.66万羽。盘活庭院地,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则,盘活农家“小庭院”,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家禽养殖;目前,共投入各类帮扶及项目资金80.97万元,在全市8个乡镇(办事处)11个行政村,发展10余个家禽庭院经济,现共存栏蛋鸡、肉鸡2.5万余羽,覆盖农户共388户,实现户均年增收8540元。替养闲置地,2019年以来,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及“猪周期”影响,导致原本饲养生猪的小、散、弱养殖户不愿意继续饲养生猪,为增加其他肉食品补充猪肉不足,平抑市场物价,结合实际到鸡场了解指导生产,鼓励养殖户通过改造原本圈舍,转型发展家禽饲养;2019年以来,通过转型饲养家禽的养殖场有8家,年出栏家禽近10万羽。

(寇宏 殷秀丽 记者 谭惠凌 摄影报道)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