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翻检收购的海花草
“苔藓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再渺小的生命也会奋力绽放。位于高寒草原上的龙里县龙山镇水苔村,靠着海花草(又名“水苔”)产业谋求产业发展的春天。
初春时节来到水苔村,没有百花争奇斗艳,但成片的海花草已经逐渐苏醒复绿。 “这个(海花草)还很短,采去卖不赚钱,我现在是把它采来种到其它地里,扩大种植面积”。正在采摘海花草的水苔村村民冯子秀说,雨雾蒙蒙的气候适宜移栽海花草,她正趁着“好天气”来扩大自己家海花草种植面积。去年她家种了两亩左右,长得好的一亩已经收入3000元左右。
水苔村位于龙里大草原核心区,因地势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广种薄收,但种植海花草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和地方地理条件双重选择,让海花草种植成为水苔村发展产业的最佳选择。
“我2003年就开始来这里收购海花草,每年这里的量都供不应求”,贵州国丰水苔开发有限公司是水苔村海花草产业主要收购商,负责人陈国芳来水苔村收购海花草已有17年,他介绍,以前这里主要是野生的海花草,由于每年的采摘逐渐匮乏,现在规模种植后,收购效益更好。每年他能收购水苔村80%以上的水苔干品,今年已经在外拿了200吨的海花草订单,总销量预计达到500吨。
过去海花草一直不被当地村民重视,直到近年各地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在政府及市场行情的引导下,海花草产业优势才得到凸显。
据龙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水苔产业管理粗放,村民管护较为容易,收益相比其它产业较高。自2018年以来,龙山镇积极寻求海花草发展资金、技术支持,采取完善基础设施、给予技术指导、“先建后补”等形式在水苔村大力发展海花草种植,引导收购商到村建立收购点,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完成了海花草晾晒场、机耕道、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现水苔村发展种植的1万多亩海花草产业正迎来发展春天,源源不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刘江运 实习记者 任慧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