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密镇和平村干部在村文化屋“充电”
时下正是春耕时节。在平塘县者密镇和平村拉干蔬菜种植基地、满尧水稻种植坝区,村干部把文化科技技术送到田间,提供“文化保姆式”服务,村民们连声称赞。
阳春三月,桐花盛开。在平塘县通州镇平里河、者密镇和平村等蔬菜种植坝区,驻村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春耕之所急,需技术之所需,突破传统服务界限,打造春耕“智慧书房”,以“文化保姆式”为核心的文化服务,充分呼应群众所需,把文化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呈现春耕种植技术指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和平村太平豌豆尖种植田间,一位年轻妇女告诉笔者:“今年比较特殊,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村干部下田间、到现场给我们讲解依靠技术种植、以文化致富的思想,并指导我们发展优质蔬菜和水稻种植。我趁着这段时间把家里田土整理,准备移栽定单收购蔬菜,以及定单优质水稻种植,预计年底收入几万元,可以给我妈买一台老年代步车享受啦。”
在旁边的罗阿姨抢着说:“我种植几十年的蔬菜,每斤蔬菜只卖几元钱。去年,政府引进外地老板来租用我们田地种植大片的豌豆尖,我们出租田地得租金又在田地务工得工资,还可以学到先进技术。今年,我按照学的技术,自己不但用个人家田地种还租邻居家田地总计6亩多种植豌豆尖,采摘的豌豆尖卖给老板,真是好上加好啊。”
“去年,部分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因不懂种植产业技术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春耕不懂技术而造成部分损失,集中培训群众又没时间。今年,针对此情况,村干部以新时代文化屋、以农家书屋为契机,实行年前干部‘充电’,年后指导群众的措施,实行‘文化保姆式’服务,建立春耕期间全天候联络指导服务机制,以网格式进寨子、进农户、进田间巡回宣传、讲解、指导种植养殖技术,解决农户需要时随叫随到,优先保障春耕产业服务。”者密镇和平村支书罗廷波说。
村干部巡回村寨讲解春耕技术
“一个村文化屋就是一面旗帜,一名技术农民就是一根标杆,一个致富能人就是一座堡垒,我们做到春耕文化科技有力度,服务种植技术有温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春耕的热情,真正让群众尝试‘公共文化技术+现场指导春耕’的新模式,使得文化技术服务更为均衡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石燕说。
“今年来,平塘县凭借‘文化屋保姆式’平台,整合文化科技信息设施资源,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春耕平台,达到公共、共治、共享的实际社会效果,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文化服务春耕的新格局,贴近群众需求,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黎明说。
据了解,乡村文化屋的免费开放,目的是为了让村民加入到依靠文化科技致富的队伍中来,从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村民们看到身边熟悉的人致富,不知不觉就参与进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文化屋搭台,村干部“保姆式”服务,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打造起自己发展的舞台,彰显出村民们的文化致富信心,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截至3月15日,该县辣椒、西红柿、茄子等早熟蔬菜育苗10500亩,移栽1820多亩;仅者密镇发放辣椒种2000包、第一批优质水稻种子4500斤;早熟蔬菜辣椒育苗2800亩、茄子育苗1220亩,其他育苗4500亩,完成茄子土地平整1620亩,完成中药材白芨栽种260亩。
刘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