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泉市扶贫办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着力完善搬迁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完善文化设施,强化阵地建设。按照“十个一”(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间图书室、一间乡愁馆、一间四点半课堂、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标准,将安置区文化中心建设与社区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目前,已建成安置区文化服务中心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个、图书室4个、乡愁馆3个、宣传栏80个、室外健身场所8个。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观念。组织开展典型评选活动,大力推荐“身边好人”“黔南骄傲”“福泉好人”等评选活动。在各楼栋设置“红黑榜”开展相互监督,以社会典型案例为引导,形成榜样标杆效应。截至目前,开展感恩教育37次、普法教育21余次、市民意识教育58次,评选身边好人11人次,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83场。
开展文明实践,打造宜居社区。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福泉”活动为抓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将五新社区列为重点区域,常态化督促环境卫生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文明五新社区。4个五新社区参评“十星级文明户”表彰48户,“文明家庭”表彰20户,向安置区搬迁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余场次。
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志愿服务。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联动作用,组建家风家训宣教队5支,吸纳队员100余人,开展宣讲活动4次,覆盖妇女300余人次。深入安置点开展志愿入户服务,了解群众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教群众学会日常生活家务整理、家居清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饮食、家电使用等知识。在3个安置点建立了“追梦”书屋,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主题读书活动,受益群众200余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整体素质。
创新活动载体,丰富群众生活。去年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粽情端午”活动5次,覆盖社区群众2000余人,通过开展文艺节目、知识抢答、包粽子比赛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业余生活。春节期间,邀请黔南州百名书法家来到乐岗五新社区开展“迎新春送万福”活动,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当地群众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开展唱山歌、文艺表演、打糍粑等各种形式活动,凝聚群众脱贫力量,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