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罗甸:“幸福之花”迎春绽 扮靓山头又富民

时间:2021-03-21 22:30:11 来源:黔南日报

初春时节,随着气温回升,罗甸县茂井镇桃园新村几千亩桃树应时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朵如霞似锦,像极了梦境般的世外桃源。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睹“桃花谷”的芳容并拍照打卡。然而,这里的桃花并不是仅仅用于观赏,它们还担负着村里几十户村民新一年的致富希望。果农向建宽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预计每棵树能够产三、四十斤左右,每棵树能卖到300多块钱左右,我有40亩预计能卖二十多万。”算起今年的丰收账, 向建宽信心满满。忙完了桃林的修剪施肥管护后,向建宽又与其他村民们一起忙着给枇杷林疏果套袋进行管护。

在桃园新村,像向建宽这样发展规模桃子、枇杷、柑橘等果产业种植的有10多户。现在的桃园新村依靠5000多亩经果林,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群众的生活也越过越好。花开不止一处艳,此时此刻在木引镇的蜂糖李基地,几千亩的李子花也正在春风中摇曳,散发着甜蜜的花香。

走进木引镇,几千亩的蜂糖李花早已迎着春风扮靓了丛山峻岭,一排排、一朵朵,花团锦簇之下,果农们抢抓近一个月的花期对花枝进行再次修剪等管护,以确保每一个枝头都能结出优质的李子。“现在花期到了,已全面开花,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就看到了希望,今年的预计产量应该在120万斤左右,如果我们达到丰产期的时候,产量应该在500万斤左右。”花团锦簇之下,记者看到,基地负责人胡正明正在指导管理人员对花枝进行再次修剪,以确保每一个枝头都能结出优质的李子。2016年底天纯农旅公司入驻木引镇,经过4年打造,主要以标准化种植蜂糖李为主。

据了解,自该公司入驻木引镇以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种植管理,并采取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产业扶贫“样板项目”。5070亩的项目基地共覆盖了木引镇木引村、水井村、纳猛村、摆落村、高山村5个村寨,不仅解决了当地每年25000人次的务工量,还有效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展种植致富增收。

“从开挖到现在,一直在基地里做了将近4年,我们在里面学了很多技术,包括修剪拉枝打药。现在花都开了,如果按照这个花开这么好的话,今年估计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石宁波就是受益人之一,不仅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成为了基地的管理人员,还运用在基地学习到的果树种植技术,自己种植了2亩经果林,增加了收入渠道,使家庭生活得到很好的改善。

离开木引镇,记者来到了龙坪镇马草寨火龙果种植基地。“ 最近气温开始回温,召集了很多村民和工人来到基地里面进行修枝、施肥等管护,让火龙果新的一年长势更好。”在这里,春节一过村民们就立即走进基地,忙着给火龙果修剪枝条施肥管护。记者了解到,在罗甸,火龙果是龙坪镇乃至全县的脱贫攻坚“助力器”,多年来,果农们依靠火龙果产业增收致富摘掉了贫困帽,大家都很珍惜这个产业,很重视春季管护。

2007年产业起步后,罗甸火龙果产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全县百亩以上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多达20余个,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42万亩,年产值达2.34亿元,火龙果已然成为驰名省内外的“地域名片”。

“十三五”期间,罗甸县紧扣农村产业发展的“八要素”,充分利用“天然温室”的地理与气候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企业引领、干部带头、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逐渐形成了以火龙果、柑橘、百香果、优质李等为重点的“特色水果集群”。

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22.78万亩,年产量8.1万吨,年产值5.786亿元。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罗甸将继续全面落实结构调整“八要素”和“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实践“七条精准打法”,以推进精品水果全产业链发展示范试点县建设为目标,聚焦“五有标准”,建实“五本台账”,狠抓百香果、柑橘、优质李等优势单品扩面,以及火龙果、柑橘提质增效工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优化利益链,不断提升水果产业发展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站 黎庆贤 罗元冬)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