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聚集地:黎明关

时间:2021-04-09 12:27:34 来源:黔南日报

黎明关是荔波南部一座雄关!荔波至广西古道必经关隘,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农民起义、红军入黔、抗日烽火、解放荔波,都有黎明关故事在传颂!翁昂、永康、洞塘三乡合并,名为“黎明关水族乡”,有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内涵。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林海茫茫、峰丛苍苍;猿啼山麓、虎啸山冈;漫山竹篁、遍野香獐;泉石缥碧、溪水泱泱;秀木繁荫、野花幽香;千山屏障、岩壑无疆;炊烟袅袅、朝霞夕晖,洒金流银,点染奇峰翠玲;天雨时风,润泽布水苗瑶;人与自然、共处和谐;古风古韵、地老天荒。问世外桃源何处?是美丽的黎明关!

黎明关乡是黔南州唯一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乡,囊括了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国土面积。翁昂、永康、洞塘三合为一,重在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始风貌,利于统一管理、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最大效果,确保资源长续利用、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的仁政举措。

黎明关乡具有三个品牌的独特优势: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二是荔波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聚集地,三是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等民族文化储存地。

世界自然遗产地以锥峰喀斯特著称,连绵黔桂两省区,被国内外科学家称为“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生长的天堂”,地球同纬度绝无仅有的一片林海,这早已形成世界共识,勿庸赘言。行步在黎明关古道上,芳草浸足,山花吐艳,林中山间,似响起商旅的马蹄铃声;徜徉在洞塘五眼桥景区的曲水流韵,金狮洞梦幻奇境;洞塘文笔峰和将军峰,木朝傲雪凌霜的“万亩梅原”;徒步穿越洞常至板寨林下山径,辨识原始森林名木古树,攀登“石上森林”最高峰,释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胸怀;垂钓瑶兰碧溪,细品“闲来垂钓碧溪上”的闲情逸致;沿溪而行翁昂“九龙溪”直下劳村平岩,感受“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的窈窕深邃,移步乡村农户,体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惊奇永康德门寨几十户人家生活在天然广袤、大块无缝的肯石上……,黎明关乡的妙曼,文字描述嫌苍白,须亲临其境,方能心领神会。

红七军和抗战文化,是黎明关乡红色之旅的看点:板寨红七军一二纵队会师旧址,标志荔波是红军首度进入贵州第一县;坡费红七军伤病员疗养之地,1936年成立中共翁昂支部,标志荔波人民拥戴红七军和中国共产党在荔波最早创建组织。黎明关抗日旧址,穿洞抗日旧址,抗日英烈全正喜,见证了黎明关乡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敢于以热血和牺牲,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豪情!

黎明关民族文化浓郁:翁昂布依族矮人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傩戏,翁昂布依族民歌,布依族姊妹箫,瑶古布依族古法造纸技艺;永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水族和长衫瑶服饰,水族连山易经文化园;长衫瑶“瑶王印”图腾,长衫瑶“板凳舞”;布依族“欢奶调”“啰咳调”民歌,水族“声振云天、嘹亮高吭”民歌,长衫瑶“上古韵叹、平缓徐舒”民歌;彰显了黎明关乡多彩的民族风。还有正在使用的石磨、水碾、舂碓、翻犁、石缸、酸罈、鼎罐、洞更寨百年铁匠作坊、莪芽榨油坊、遍布河溪上大小石孔桥、平桥……,都是黎明关乡远古遗存,她是农耕文化的最后余脉。

有学者说:现代汉语拼音是有缺陷的,因为不能完全拼读古代汉语语音;古代汉语语音可从古代“越人”语言中找到。布依族水族皆为古代“百越民族”后裔,他们的语言保存了古代汉语的部分语音。如此说来,黎明关乡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可以作为汉语古音的研究介质,当然这仍是尚须商榷的课题。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布依族水族语言,确是研究古代百越民族的语言材料。

黎明关乡的独特与唯一,在于她身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在于她遗存远古少数民族的本真和底蕴。“绿色林海、红色经典”是其本质特征,保护开发是其两大重任,改善区内人民生活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黎明关乡凭借得天独厚的世界遗产优势,必将后发赶超、后来居上,融入华夏文明之林!(何羡坤 供稿)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