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卫健委聚焦黔南州医疗短板和需求,组织广州市优质医疗资源,下大力气开展帮扶,使黔南州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在广州千里驰援、倾心尽力帮扶下,黔南州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服务理念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硬仗贡献了力量。
持续拓展,实现帮扶全覆盖。除了对黔南州10个贫困县开展帮扶外,帮扶拓展至覆盖都匀市、福泉市2个非贫困县及州直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实施“组团式”等帮扶模式,建立了广州市101家医疗卫生机构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与黔南州265家州、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模式,实现州、县、乡医疗服务机构帮扶全覆盖。
人才交流力度不断加大。近5年来,广州累计选派了378名专家骨干到黔南州各县进行帮扶指导,并帮助接收黔南州516名医护人员到广州市医疗机构进修,与此同时,录取26名医师帮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0年帮助完成黔南州重点学科人才访学研修计划,从州级医疗机构选派31名重点专科后备骨干人才到广州等地进行一年或半年研修访学,为培养医疗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充分发挥教传帮带作用,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广州市派驻的各帮扶团队充分发挥医疗管理、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帮扶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建设、医疗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帮扶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管理和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开展对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各县(市)人民医院开展“5+2”模式帮扶,累计帮扶98个学科,切实提高州、县两级综合医院学科能力和水平。近5年来广州市帮扶团队累计开展1160余次专业技术培训,共计培训52326人次,技术示教4584次、专家查房及业务指导11231次、义诊巡诊603次,累计院内开展新技术273项,并帮助黔南州11家医院胸痛中心、6家卒中中心通过国家或省级认证,使全州医疗机构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5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大资金帮扶力度,为黔南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市级帮扶资金、结对区(县)级帮扶资金及社会捐赠资金共计7585.81万元,切实帮助黔南州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薄弱的问题。
帮扶成效显著,亮点闪烁纷呈。黔南州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广州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关心和支持帮扶下,学科发展得到健全、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工作亮点闪烁纷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的帮扶下,黔南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道堵塞技术、超声刀辅助下头颈肿瘤治疗技术、过敏性鼻炎免疫诊疗技术等填补了黔南专科技术空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黔南州各县(市)多次进行实际的危重孕产妇病例讨论、危重孕产妇会诊及临床救治工作,助力黔南州妇幼保健院以及辐射全州的妇幼系统危重孕产妇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黄埔区结对医院的倾力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首个耳鼻喉科成立,成功实施了鼻内镜下鼻腔巨大乳头状瘤切除术,让独山县人民医院成为全州县级医院唯一可以实施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白云区通过申请区级结对帮扶项目资金,帮助黔南州平塘县、荔波县建设医疗机构,完善医疗设备共计100余万元,为黔南州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珠区打通省际平台,率先与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对接,探索远程医疗扶贫模式。“东西部互联网医疗联盟”公益合作签订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将免费为都匀、福泉、瓮安等地搭建互联网医共体、医联体,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辅检诊断合作,并对线上医生实行“五统一”的同质化管理,惠及两地数百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