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纵深推进广黔协作 开辟粮食安全高效生产新路径

时间:2021-06-08 11:30:40 来源:黔南州政府办公室

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黔南州紧抓东西部协作契机,深入拓展广黔协作领域,推动科技农业产业协作,开辟黔南水稻高效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新路径。

投入广帮资金,开展水稻项目建设。黔南州投入广州协作资金145万元,用于高海拔冷水稻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建设和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在贵定县、惠水县、平塘县、三都县和都匀市冷凉地区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7000亩,开展早稻引种试验研究与示范500亩。在惠水县摆金镇和贵定县德新镇开展冷凉山区杂交水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试验面积50亩,同时在州农科院粮油研究所实验基地,开展70亩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开发、繁育与利用,并计划在今年开展冷凉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四期,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户500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让农户充分认识新品种、新技术,掌握优质稻米栽培技术,改变农户传统的种植模式。引种试验基地和水稻种质资源繁育利用基地每年可提供10人以上劳务就业岗位,高海拔水稻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的实施,预计受益全州5个县(市)2773户11092人。

依托先进技术,开启水稻直播实验。州农科院依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机械化种植种子包衣技术,水稻种植过程不需育秧、移栽,而是预先将水稻种子利用广东省农科院自主研发技术进行“丸粒化”处理后,再通过无人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播种到稻田中。通过采用水稻直播,可以精准的机械直播,两个人操作无人机播种每天可以播200亩以上,不仅可节约大量劳动力,还可以增强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减少农药、除草剂的投入,为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目前,投入资金20万元,已在贵定县盘江镇坝区租赁37亩试验田开启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播种方式、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情况,客观验证水稻“丸粒化”播种效果,并在10余个水稻试验品种中优选出最适宜黔南土地、气候环境的品种,探索粮食生产节能增效新途径。

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受益面。通过科研技术引领,做好产业服务。以建设好的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的“开发利用科研”为核心,长期为黔南水稻产业服务,同时为全州高海拔冷凉山区稳定群众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产业、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科技引领作用。同时,采用“科研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民增产,协作资金提供优质香型水稻良种、补助绿色低毒高效农药,州农科院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稻米加工企业负责回收产出优质稻米的形式,降低农户种田成本,减少田间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民种植风险,保障本土加工企业优质货源,型成“产-供-销”稻米产业链条,效益多层。通过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受益面。以点带面,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实施机械化种植种子包衣技术,帮助农户播种水稻,带动有关企业、农户参与到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技术中,帮助农户节约劳作成本,不断提高水稻质量,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增效。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采购上年引种试验很成功品种发放给农民种植,降低农户自选品种造成的风险,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相应的物资资助,不断增强粮食安全,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为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的后备保障。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