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率先开启“互联网+民族团结”平台创建示范项目行动,截至2020年12月底,基本完成了项目建设试点,在全国地方民委系统属首例。通过构建民族事务治理信息化结构、民族工作指标体系数据运行和运转方式,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增量的示范作用。
统筹运作确保平台科学规范。整合州内资源、凝聚各方智慧,确保“互联网+民族团结”项目试点成功建成,并利用项目平台技术,提升民族工作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共建共创。截至目前,已召开平台项目建设调度会50余次,专家评审评估专题会3次,对接国家和省专题座谈会5次,专题汇报6次,共争取到国家民委、省民宗委资金支持68万元。云平台共采集数据20000余条,其中有效数据达16738条,实现模范创建由传统创建向数据内外互联共享创建的转型升级。
巧用平台业务跟踪落实快。构建业务工作督办,变传统赴县(市)调度为平台网上数据调度,收集全州民族工作部门的反映、咨询、意见和建议,增强了民族工作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调度能力,拓展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新途径。通过平台信息发布功能,向民贸企业、创建单位、特色村寨等817个用户发布政策、服务事项及温馨提示。通过流程回溯和信息反馈,整体性地实现全州范围内无差别办理。目前发布回访服务提示20条,回访服务平台用户1.6万余人次,共清退100余家僵尸民贸民品企业,实现年均督办开支节省10万元以上。
注入新动能提升应用新能力。把全州544家民贸民品企业、253个民族特色村寨,纳入网上全流程管理的服务办理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考核、民贸民品企业申报、民族特色村寨等业务事项通过简化网上申报办理审批流程,缩短事项申报时间,最多2小时能完成事项全流程申报工作,完善审批机制、限时办结制,提升了民族事务落实效率,全面提升了民族事务办理效率,当前,云平台开通使用账号817个,日均使用率443人次,业务办理满意率达98%以上,云平台使用满意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