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黔西南烤烟产业由单一收入向“烤烟+N”的多元转变

发布时间:2020-08-13 15:32:50      来源:黔西南州政府办公室

  黔西南的“烤烟+N”工作亮点很突出!专业化采烤和精准收购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各地要认真总结,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推广。”这是8月3日上午,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沈宏实地观摩了兴义市白碗窑岔米烟区产业综合体、白碗窑岔米烘烤工场、白碗窑烂滩绿色防控基地、白碗窑冒天水收购点后,在全省2020年烟叶专业化采烤及精准收购现场推进会上对黔西南州烟叶工作做出的评价。

  黔西南位于北纬25度全球烟叶生产的黄金走廊,被誉为贵州省的“天然温室”,独具特色的生态因子孕育了“金黄色亮软如绸,清甜雅透柔而净”的“山地清香型”特色烟叶,是全国4个可生产国际型烟叶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烟区”。

  烟叶产业历来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主抓的支柱产业,也是最稳定的订单式农业,在全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黔西南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特色烟区’,努力让黔西南生产出的烟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工业厂家、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持续提升原材料保障能力水平,为黔西南‘两烟’产业发展赢得了主动权。2019年,全州烟农种烟收入9.22亿元,烟叶创税1.93亿元,烟农户均收入8.49万元,烟农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亩均收入达4036元,对实施产业扶贫作出了贡献。

  “烤烟+N” 构建利益联结双赢模式

  “有三个月了,栽烟时就来的。一天一百多(块),收入可以的。”在兴义市白碗窑岔米烟区产业综合体现场,在这里务工的吴毅放下手上采烟的活说。

  兴义市白碗窑岔米烟区产业综合体,是黔西南“烤烟+N”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

  今年以来,黔西南紧紧围绕“平台管理好、设施配套好、产业组合好、市场销售好、烟农收益好”的“五好”要求和“稳定烟区、完善设施、配套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先进生产方式”的总体思路,探索“七个一”的建设路径,试点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稳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为打造“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样板。

  为做好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工作,黔西南探索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发展之路,带动烟区产业振兴、农民富裕。坚持“生态、品质、市场、设施”四优先原则,全州规划基本烟田90万亩、万担乡30个、千亩村120个,集聚土地、稳定产能、稳定核心烟区,保障烟叶“主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按照“以连片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规模种植”的思路,建立“1个平台、3种模式”的土地流转方式,把农户、村委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烤烟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稳定的烤烟产业带。此外,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村或跨村集中连片推进,选择在兴义市白碗窑镇、鲁布格镇,义龙新区雨樟镇等三个连片规模不小于1000亩的核心烟区开展综合体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

  此外,为解决稳增收问题,坚持以市场订单为导向,以全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农产品“十进”工程、“黔货出山”工程、“黔货进军营”工程等为契机,帮助合作社衔接市场订单,打通产销链条。同时,构建与烟协调的多元产业体系,最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生产率。轮种生姜、冬瓜、芭蕉芋,接茬以青菜、大头菜、豌豆,实现一年3-4熟,拓宽烟农增收途径,综合体内亩均收入预计可达110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采取“政府整合资金、合作社统一经营、大户示范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专家技术指导、企业保底收购、农调扶贫险兜底、收益分配共享”的经营模式,将小农户连接大市场,形成利益联结、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综合体的建设,充分挖掘基本烟田利用率、产出率,推动烟叶产业发展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烟叶产业与多元产业的配套设计和功能布局,实现了“多元化、立体式”的种植。构建农户积极参与、资源充分利用的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引导农户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参与综合体建设,把烟农培育为专业服务队员和多元产业工人,实现了由烤烟单一收入向“种烟+产业经营+劳务+分红”等多元收益转变。

  开创采烤收购专业化新路子

  “颜色很漂亮,非常香。”在兴义市白碗窑岔米烘烤工场,到这里观摩的人闻了闻金黄色的烟叶纷纷说。

  在今年的采烤工作中,黔西南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推动采烤专业化、工作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管理信息化。“截至目前,全州专业化烘烤率达84%,专业化采烤比例大幅度提高,其中安龙县实现100%专业化烘烤,大大提高了烘烤组织化程度。”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罗斐说。

  为提高采烤专业化水平,在州、县、站分别聘任烘烤总监1人、烘烤总管6人、烘烤主管30人,构建“1+6+30”的技术管理指导体系,形成州、县、站上下贯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网络。同时,采取烟农推选、烟草培训考核、合作社择优聘用、基层站指导监管方式,组建职业烘师队伍,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此外,为稳定职业烘师队伍,每年对职业烘师在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定初、中、高三级职业资格,并发放资格证书,纳入专业化服务技能人才库,解决职业烘师不足和不稳定的问题。

  在模式优化上,确立以烘师为主导、烤房群为车间、烟农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以烤房为中心的车间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工场变车间,烘师当主任;散户变班组,烟农当工人;经验变图纸,过程变流程;作业变标准,管理信息化。将基地单元划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50座左右密集烤房,配备1名烘烤师、5个辅助工,负责2500-3000担烘烤任务,构建“1+5+N”车间组织模式。通过组织模式优化,烘烤队伍人员大大精简,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烘烤质量大幅提高。推进“6+6S”现场管理,抓住影响质量的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杆、分层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6个关键环节,引入“6S”现场管理,确保流程顺畅、工作高效、作业安全。

  与此同步,在今年的收购管理上,黔西南也作了新的调整:坚持“市场至上、品质致胜”的理念,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强基础促规范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行精准收购。以健全烟叶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确保烟叶收购等级精确。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坚持以工商交接样品为准绳,严格落实对样分级、对样收购、对样入库、对样检查、对样交接的分收管理,严把质量关口,理性看待收购指标,切实做到“收稳、收准、收纯”,不伤烟农、不坑工业。全面推行二次验收逐包检验制度,及时传导质检信息,压实质量管理责任。对县级分公司、烟叶生产经营中心、相关质量责任人实行捆绑考核、分级负责,确保原收原调、平稳收购。

  此外,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标准统一、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进标准化烟叶站点建设,改造提升功能分区,实现交售有序、减工降本、服务优质。州、县、站分别设置质量总监、总检、主检,每条收购线组建一支质量管理队伍,设置主评员、评级员、微机过磅员、质管员等岗位,加强收购质量管控。同时,以合作社为平台,每条收购线按每1万担60人的标准组建一支专业化分级队伍,每2张分级台设置1名分级组长,每4个分级组长设置1名质管员,压实质管员、小组长岗位责任,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等级纯度。

  以烟为主、多业融合,构建与烟协调的多元产业体系,最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生产率,带动烟区产业振兴、农民富裕。黔西南烤烟产业由单一收入向“烤烟+N”的多元转变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相关热词搜索:烟叶 烟农 产业 兴义市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