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黔西南义龙新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便民记

时间:2021-01-27 12:20:30 来源:黔西南日报

为做好新市民后续服务工作,义龙新区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新市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争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保障,实现“病有所医”。

“你以前长期干重活造成的损伤虽然已经慢慢恢复,但是也要随时保养、经常锻炼身体,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在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新市民罗正方家中,木陇街道大龙潭卫生服务站医生和公卫人员正向新市民讲解腰腿酸痛的日常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罗正方从望谟县搬迁到大龙潭社区之前,由于经常干重活患了风湿病。搬迁以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不仅治好了风湿病,还在社区内开了一家粉店,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还成了搬迁新市民创业带头人。

罗正方说:“以前我的脚、手和腰都痛,搬迁后,服务站医生帮我治疗以后,哪里都不痛了,都好起来了,以前有时候也会眼花、头昏,现在全都治疗好了。”

“我们上门服务主要针对动不了的、不能来的这类人,还有一些确实不方便的,需要我们去上门服务,我们都会上门给他们服务,除了给他们做一些常规检查,还针对他们的病情进行指导。”木陇街道大龙潭卫生服务站医生冉庭宇说。

据了解,大龙潭卫生服务站按照“一医一护一公卫”开展基层医疗服务,增加一名护士,全力做好新市民健康档案建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慢病管理服务、计生服务、免费健康义诊等后续服务工作。

大龙潭卫生服务站公卫人员周祥介绍:“我们卫生服务站主要是服务新市民,主要负责兴隆、王母和大龙潭3个社区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一医一护一公卫人员’的基础上,我们多配备了一名护士,希望能更好地做好新市民的健康服务工作。”

新市民刘开秀的女儿2018年诊断出双下肢关节坏死,导致双下肢肌肉萎缩,除了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每个月还需要按照医嘱定期打针治疗。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大龙潭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除了一开始的治疗,现在每个月还需要7000块钱的医药费,目前主要是打针,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每个月都有护士上门帮忙打针,现在已经打了四针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新市民刘开秀说。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木陇街道挂牌成立后,义龙新区开始建设木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2020年6月2日开展医疗服务,服务中心除了拥有心电图、B超、血常规等大型医疗设备,院内还配备了40多名医疗卫生人员。下一步,服务中心还积极推进与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医共体”建设工作,这也为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新市民后续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保障。

木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关翠说:“‘医共体’合作以后,我们的科室也在进一步的规范,现在主要是综合门诊,2021年,除了对基础科室进行整合,我们计划拓展一些科室,分出儿科、外科、妇科这些科室,让我们的新市民能够在当地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