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义龙新区公安分局认真实践“三微一感知”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微警务”、实施“微治理”、开展“微服务”,全方位感知百姓安危冷暖,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力推动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在义龙落地生根。
“微警务”打造群防群控共同体。完善联通共治微警务平台。在全区10个派出所建立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强警务指挥中枢,建设镇、村、组三级“公安+”多元共治微警务群,共组建镇级微信警务群117个、村级微信警务群161个、组级微信警务群541个,纳入群员56056人。创新建设“农民工警务群”。利用“农民工信息系统”,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外出务工地点、从事行业情况,为外出务工人员父母子女提供预约办证、法律咨询、困难帮助等服务。推进“地网”安防系统建设应用。建立地网安防系统资源池,将儿童(老人)、“两车”、大牲畜等特定对象信息集中汇入地网安防系统资源池,筑牢特殊群体“地网防护墙”。
“微治理”点对点解决群众问题。常态排查“小隐患”。按照“四早三快”要求,紧盯日常管理的隐患漏洞,及时排查治理小隐患279起。及时调解“小矛盾”。构建“公安+”“1136”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及时调解“小矛盾”520起。联动整治“小乱点”。落实“公安+”联动共治机制,10个派出所主动联合镇综治、综合执法等部门,及时整治“小乱点”330起。高效办理“小案件”。对辖区发生的各类现行“小案件”做到闻警即动、快速反应、快速办理,共办理“小案件”410起。
“微服务”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全力建好群众身边的警务室。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偏远地区和残疾人、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众,由村级警务室民警上门收取业务办理材料回派出所办理,完成后及时送到群众手中。全面下放群众关注的公安“放管服”事项。建立派出所微信公众号,群众可通过公众号办理相关业务,也可通过公众号反映困难、咨询问题,在10个派出所可办理32项户籍、交管、出入境业务,在95个村(社区)级警务室可预约办理29项户籍、交管业务。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队。由10个派出所牵头,建立常态化社会各方参警议警基层治理新机制,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共为群众答疑解惑765次,开展普法宣传2110次,办理户籍交管业务1780次。
“探测器”时刻感知百姓安危冷暖。紧盯人民群众的“住、行、事”,广布智能感知器,通过天网反馈感知、通信反馈感知、信息员反馈感知,切实织牢风险感知网,时刻感知百姓安危冷暖。通过实施“三微一感知”微警务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1月以来,义龙新区因矛盾纠纷引发刑事案件、上访事件大幅度下降,无民转刑案件发生,初步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社会治理目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通讯员 胡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