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92户增收3.47亿元

发布时间:2021-03-01 09:34:57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郭连军)“十三五”时期,面对行业“严控规模”政策调控、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烟农户数下滑、核心烟区流失,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等风险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及省烟草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州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稳规模、优结构、促转型上持续发力,烤烟产业取得了“三个卓有成效”。

  产业扶贫增收卓有成效。做好主业助脱贫,“十三五”期间,在“限产压库”的行业大政策下,全省计划量较“十二五”调减32.5%,我州计划量调减25%,但我州仍实现了10亿元烟叶税,较“十二五”略有增长,烟农户均收入从5.04万元增加到9.33万元,增幅达85.1%,实现了“政府税收不减、烟农收入增加”,全州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2692户12422人,累计种烟10.6万亩,实现收入3.47亿元,全部实现脱贫,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创造就业助脱贫,联合农业部门,常态化对贫困户实施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培训新型种植、养殖农户4000多人;在烤烟专业化服务环节,优先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合格的参与各环节专业化服务,每年解决就业8万人次,实现“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探索产业融合助脱贫,试点建设兴义白碗窑、鲁布格、义龙雨樟等烟区产业综合体,积极探索“烤烟+N”产业融合,利用空闲烟地发展大头菜、青储饲料等种植及初加工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年产值在9000万元以上,推动了烟区烟农增收。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卓有成效。强化科技兴烟创新驱动,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清洁能源烘烤等绿色生产技术,紧紧围绕品种、营养、采烤等制约瓶颈开展科研攻关,初步形成了以抗春旱集雨技术、小苗井窖移栽、杯(碗)罩井窖移栽等为代表的黔西南“清甜香型山地生态烟叶”生产技术体系,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末,上等烟及中部上等烟比例分别达到70.6%、51.9%,分别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0个、15个百分点;担均价达1403元/担,增加216元/担,增幅达15.4%,烟叶供给质量和供需适配性进一步提高。完善配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州完成90万亩基本烟田规划,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新、改建密集烤房4716座,其中新能源烤房2958座。修建机耕路65.21公里,购置农机4227台(套),建设(修复)育苗设施3.83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理2757亩,完成水源工程建设5个,现代烟草农业设施装备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职业烟农、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至“十三五”期末,共培育职业烟农1682户,户均种植面积达36.6亩,较“十二五”期末增加20.2亩,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提升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效能,进一步规范合作社运行,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烟叶生产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比例在80%以上,专业化服务水平、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基础管理卓有成效。全面推进标准化烟叶站创建,持续优化站点布局,烟叶站、点分别由35个、82个优化整合至22个、57个。突出基层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并推广烟站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中技术标准42个、管理标准120个、工作标准40个。全面加强基层廉洁风险防控,充分运用烟站全面巡察成果,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防控责任清单,完善种植合同、生产投入补贴等关键环节管理办法,基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全面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开展烟叶职业技能鉴定281人次,新增技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行业技术能手4人,聘任“三师队伍”42人,基层队伍人员素质持续提升。全面加强烟叶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烟叶基础数据管理、烟叶业务采集等信息系统,自主研发应用烘烤实时预警系统、“151”精准收购系统,烟叶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烟叶 烟农 卓有成效 贵州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