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珍和姐妹们正忙着赶订单周国昌摄
上午7时,李美珍在家吃完早餐就出门了,5分钟后来到位于街道办事处新市民服务中心旁的新市民绣娘合作社——梦心缘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每天,李美珍都早出晚归,在合作社带领着搬迁到这里的妇女们做衣刺绣。作为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这几天正在和大家赶制一个公主裙订单。
“现在我们合作社订单很多,姐妹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做工挣钱,以前在老家时要么干农活、要么到处奔波打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美珍高兴地告诉记者。
李美珍是从普安县罐子窑镇红岩村燕子头组易地搬迁到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一名42岁的苗族妇女。说起搬迁前的日子,李美珍向记者吐露起心中的苦楚:“在老家时我也有创业梦,也苦苦追求了许多年。我的老公共五兄弟,家境贫寒,在和我结婚前,开了个小裁缝店做服装加工,结婚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家庭经济压力增大,收入已经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带着梦想,我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到浙江等地打工,直到2017年6月,创业梦想还未实现的一家人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了洒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在新家追寻自己的创业梦。”
“刚搬到兴义,我和一同搬来洒金的许多妇女参加了市妇联组织开展的三期25天的‘绣娘’培训。我和许凤梅等5人都掌握了刺绣、手工盘扣等基本技术,之后我们几人又到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深造,这期间,每人每天由公司发给50元生活费。学习结束,个个都可以独立制作民族服装成品了。”李美珍说。
学成后,是留在布谷鸟公司打工,还是自己干?创业的梦想再一次碰撞着李美珍等人的思绪。
“市妇联在了解我们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后,协调新市民居住区扶投公司提供一间300余平米的门面给我们作为生产车间,免房租三年。”
“于是我们姐妹5人共同出资,申请成立梦心缘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搬迁妇女开展刺绣、手工盘扣、服装加工及销售。布谷鸟公司在提供5台电动缝纫机等设备的同时,给我们合作社派发加工订单并回收。”
“这样一来,场地解决了,生产经营的方式明确了,生产什么产品、市场销路等困难都一一解决。”
……
说起创业路上的不易,李美珍十分感谢搬入地妇联等组织无微不至的支持。
李美珍的梦心缘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现已有电动缝纫机30台、锁边机7台、双针机1台、坎车1台。“现在在我们合作社工作的搬迁妇女固定的就有36人,灵活务工的还有十五六人。”李美珍说:“我们采取计件的方式支付工资,只要认真做,一个月工资收入好得很,就拿3月份来说,陈芳就拿了6245元,杨梅拿了5931元,最少的都有1000多元呢。”
“如今,我们的订单多得很,忙都忙不过来,淘宝、拼多多上的都有,主要是广东那边的。”
“今年2月、3月,我们就做了1.5万件公主裙发出去,4月份我们又加工了8100多件,4月18日的时候已发货一批,余下的2000多件5月2日已经全部发出去,现在5月份的订单已达到8000多件。到5月6日,已经加工半成品公主裙3000余件,5月12日可全部做成成品发货了。”
“我主要领着搬迁妇女们加工,忙时一天要做到晚上12点,我老公则主要负责进材料和发货,物流公司直接上门拉货,方便得很。”
……
说起现在的忙,李美珍如数家珍。从搬前外出打工的农家女到搬后家门口创业当老板,李美珍很乐意现在的忙,对今后发展充满信心:“合作社现在一个月订单加工收入1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准备再扩大规模,让月订单收入实现20万、30万,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牵手更多的搬迁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据悉,近年来,兴义市通过采取技能培训精准、岗位提供精准、激励措施精准等方法,着力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用足用活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0290户24034人,已就业10290户22097人,全面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特约记者 周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