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品甸村:“稻+”模式种养忙 乡村振兴启新章

时间:2021-05-27 22:44:17 来源:黔西南日报

“我家就是品甸村的,发展这个项目我家流转了8亩多土地,1亩有700块钱。现在我又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有3600元工资,这里离家近、可以照看小孩老人,感觉还不错。”正在项目基地务工的品甸村村民罗兴成高兴地说。

黔西南州兴义市清水河镇品甸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水田资源丰富,2020年4月以来,贵州玖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652.73亩,着力打造品甸湖坝“稻+”乡村振兴项目,计划通过发展“稻+鱼”“稻+蛙”等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提高生态农业产业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项目“稻+鱼”种植养殖总面积达138.58亩,鱼苗育养量达500万条,“稻+鱼”生态种植养殖初见规模,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500万元。

走进品甸湖坝“稻+”乡村振兴项目现场,一片宽阔平整的稻田映入眼帘,村民们有的正忙着插秧,有的正悉心照看鱼苗,各司其职,为“稻+鱼”种植养殖发展把好第一道关。自项目建设以来,有效带动了周边闲置劳动力务工1万余人次,许多像罗兴成这样的附近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极大地发挥了项目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项目还聘请“稻+”生态种植养殖相关专家,全程规划指导,为全面快速推进“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公司技术总监李永风介绍:“为把种养基地的产值做大,公司通过‘稻+鱼’模式,可以让鱼来消灭部分害虫保证水稻产量,同时通过种植菊脂类植物,诱杀二化螟等害虫,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打造好基地特色生态大米。另外,我们从广东采购优质鱼苗,通过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养至1两至2两左右就放置到稻田里进行原生态放养,让鱼的肉质更鲜美,达到稻和鱼双丰收的目的。”

“公司共计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650亩左右,第一期预计投资1800万元,主要实施项目以‘稻+’为主,以生态循环模式达到高效节能效果,打造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殖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500万元左右。”公司董事长邹俊说。

下一步,项目还将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稻+”共生为核心,积极探索,打造“稻+科普体验区”,猕猴桃、蜂糖李等水果采摘区,垂钓区等农旅一体化项目,积极打造以农业为主,多产业、多形式并存的生态农业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知名度,持续扩大项目辐射带动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 戴仙羚 沈京生 李蕊丽)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