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在基地采摘茶叶
晾晒茶叶
茶山云雾缭绕,茶园管护繁忙。近日,在兴义市七舍镇侠家米村茶园基地,一片片茶叶青翠欲滴,一层层茶山连接云天,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舒展在眼前。
“我们村里的茶叶种了500余亩,通过发展茶产业让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彻底改变了我们山里人的生活。”正在茶园管护的李帮勇是基地负责人,他介绍,村里的茶园海拔均在1880多米,具有适宜种植茶的低纬度、高海拔、雾日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制成的茶品质好、价钱高、销路畅通。
李帮勇是土生土长的七舍镇侠家米村村民,1992年12月入伍,1995年12月退役回家。退役后,李帮勇回到兴义从事过联防工作,做过煤矿产业。在那个时候,李帮勇虽不说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生活“小资”。但是回到家乡的李帮勇,看到家乡依旧贫穷,他决定要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为家乡做点贡献。
七舍镇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保存有百年古茶树165株。于是,他看准了发展茶叶这条致富之路。2010年5月,在退役后的第16个年头,李帮勇决定在茶产业上“大作文章”。
都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没有学过茶叶种植、加工的李帮勇来说,是一头雾水。茶园后期如何管理、茶青如何加工等都是问题。而在李帮勇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当过兵的人不畏困难!”带着军人不服输的气质,李帮勇通过不懈努力,2010年5月,成立了“七舍镇后河梁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为了当地人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绿色银行”,李帮勇也成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排头兵”。
此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拿出所有积蓄承包500余亩土地种植茶树,开始了辛苦的创业之路。李帮勇留心身边的各种学习机会,从最基层开始学起,一点点地摸索和学习种茶、制茶、营销茶产品……
“500余亩茶叶基地带动8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企业每年吸纳季节性民工150人,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茶有100余亩,茶园到丰产期可以有效为农户增收20万元。”李帮勇介绍,2015年茶园基地荣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8年被评为州级龙头企业;2019年获得SC生产许可证,500余亩茶园基地和2000㎡现代化SC标准生产车间和生活区,年累计为当地农户年创收40万元以上。
另外,该合作社注册商标有“革上怡香”“高原云峰”“千枝艺叶”等,生产的茶叶畅销全国各地。提到下一步的打算,李帮勇目标清晰,他想把茶叶的开发与特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把500多亩茶园打造成“休闲观光型茶园”。
退役已有二十多年,李帮勇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退役军人创业带富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记者 钱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