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更有道 增收路子宽 —— 黔西南州高质量推进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升级记事

时间:2021-06-19 21:16:49 来源:黔西南州政府办公室

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新市民计划相关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升级,持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致富文章。

让搬迁群众身安更心安

结合推进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黔西南州深化“三抓”行动,紧扣“一个不变、两个强化”,研究制定了《新市民就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保持现有就业创业政策对搬迁群众支持力度不变,确保群众稳得住、快融入、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今年以来,发放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险补贴22.6万元、稳定就业补贴5万元、跟踪服务补贴26.7万元、求职创业补贴211.7万元。

同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试点工作,对覆盖36个新市民居住区的47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进行提质建设,深度聚焦岗位推荐、政策咨询、培训登记、劳动维权等重点事项,为搬迁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条龙”服务。

黔西南州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分析,对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安居险和就业险进行修改,针对搬迁群众中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制定了《黔西南州2021年新市民安居险实施方案》,提供人身财产多重保障,消除搬迁群众住房安全风险。针对搬迁劳动力,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充分共商后,将就业险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天30元提高到50元。今年来,安居险已赔付83人38.3万元,累计赔付511人433.3万元;就业险已赔付897人247.1万元,累计赔付2439人332.9万元。

让搬迁群众有技更有道

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遴选方式,确定社会信誉度高、教学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高的优质州外培训机构弥补州内培训资源不足,并建立培训学校进退机制、竞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培训市场,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培训,让搬迁群众享受最优质、最安全的培训。同时,明确州内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能提供就业岗位且吸纳新市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用工企业,可作为特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

结合新市民务工需求,黔西南州围绕综合素质提升开展培训,融入感恩教育、行为规范、公德规范等内容,针对性解决新市民存在“故土难离、乡愁难忘”“难搬出、难稳住、难发展、难融入”等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加快搬迁群众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理适应转变。并紧盯安置区附近配套产业,开展食用菌等种养业技术、建筑业用工、电子商务、绣娘和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等培训。今年以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培训1.4万人(次),已累计培训13.8万人(次)。

通过加强部门联动,持续推进“人社+教育+N”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模式,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攻坚行动,帮助搬迁群众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采取给予一定标准补贴的形式,大力实施以工代训,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布依族苗族民族刺绣、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居家式扶贫车间”,建筑业、小微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搬迁劳动力在岗位上边培训、边工作,让搬迁劳动力既有收入、又增技能。

让搬迁群众能选更能干

黔西南州联合东部地区3省9市,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拓宽搬迁劳动力外出就业渠道和择业空间。今年以来,人社系统先后开展4场直播活动,包括搬迁群众在内的州内外群众提供岗位信息传递、社保政策讲解、社保卡创新应用详解、人才政策和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等服务,累计提供公共就业服务18.8万人(次)、社保服务19.4万人(次)。同时,用好贵州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强化岗位匹配力度,帮助搬迁群众线上选岗、线下到岗。目前,通过平台累计推荐就业5.1万人(次),帮助就业2.7万人(次)。

黔西南州通过推行“现场选岗”,为搬迁劳动力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依托务工人员微信群、QQ群等进行线上岗位“时时推送”,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春风行动”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等,通过小范围、流动式为主的“天天招聘”“周周招聘”,提高招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全天候、立体化、多渠道的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

今年以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256场(次),组织819家企业提供近10万个岗位,发放宣传资料8.6万份,帮助3805名群众达成就业意向。

按照“统筹开发、科学设岗、严格管理、促进就业”和“谁开发、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强化公益性岗位的有序开发和科学管理,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过度就业和托底就业。目前,通过公益性岗位已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员1611人。在强化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方面,通过大力动员企业布局设点、鼓励务工人员返乡领办、用好扶贫协作资源资金等方式,促进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目前,全州建立219家就业扶贫车间(64家建在新市民居住区),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562人;50个就业扶贫车间评为省级先进,每个获得1万元奖励,43个获得州级先进,每个获得5000元一次性奖补。

抖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