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渐近,年味渐浓。1月29日一大早,德江县共和镇的大街上一群身着红背衫的大学生扛桌搬凳拉开了新春送春联的“一”字长方阵,裁红纸折格子,大家争先恐后备战。
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人群渐渐聚集,“给我写一副”、“我也来一副”,春联书写现场渐显接踵摩肩。
“写对联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意思写?”一位七旬老人挤入人群问道。“能,老人家。”一个红背衫爽快的回答。“千好万好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党的恩情深。”老人早已深思若定。
老人名叫张玉姣,是共和镇青杠堡村民,今年73岁了。2016年,他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几年来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各类优惠政策。笔者从他拿出的一卡通储蓄本上看到,近期他家享受了房屋维修款2100元,肉牛养殖补助款1200元,产业分红1600元,每月还有240元的养老金等。
现在脱贫的他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我这眼伤,要不是有医保,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原来,他的右眼在前两年的劳动中不慎受伤,成了他脱贫路上的大碍。
2019年底,在共和镇像张玉蛟这样的特殊情况共有104户292人没能实现清零。去年,共和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态肉牛、花椒和精品水果等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让张玉蛟等人最终同步迈入小康时代。
“现在,不仅农村政策好,教育政策更好,把这些年轻人也教育得这么好。”来自共和镇姜家渡的姜其双对大学生们开展送春联活动连连点赞。
“我也要叫我女儿好好学习,考研究生读博士,学更多知识回来建设家乡。”共和镇转角村的谢胜梅禁不住接过话茬。
暖阳拨开云头,共和镇春联书写现场更加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