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深耕“五个体系”续写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扶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2-06 21:15:08      来源:贵州网
  一、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开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帮助易地搬迁子女转移就学2693人,并在安置点内建设幼儿园,开设12个班,可容纳360人。建设卫生服务站10个,按标准配置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做好医疗费用报补、转诊手续办理,确保搬迁群众就医“零障碍”。民政、人社、卫生健康等部门做好各类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确保应保尽保。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平价购物超市、文化活动广场、公共法律服务室、便民服务大厅、四点半学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建成并运行,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完善培训和就业体系。围绕群众就业问题,建设12个易地扶贫搬迁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开发14名安置点专职劳务协作岗位,广泛收集用工岗位信息约2.5万个,印制《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册》2.5万册,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全员培训就业推荐课等形式,向搬迁群众提供岗位信息服务。以未就业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搬迁劳动力为重点,结合安置点周边产业、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工种,以安置点为单位宣传发动,动员搬迁群众参加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全县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20680人,实现就业19561人,户均就业2.25人,全面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三、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将双塘丽景社区、塘头旗山社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等宣传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组社区广场舞队,在安置点内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在安置点内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温馨提示等正能量文化宣传内容120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场次,惠及30000余人次。“四点半”课堂在双塘安置点丽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开课,为社区学龄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缓解社区学龄儿童放学无人管理的问题。

  四、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围绕“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要求,将安置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安置点,纳入当地社区(村)进行管理;在1000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立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按程序配齐社区管理干部,并设置社区警务室,按照“一室一警+2名辅警”标准配备警力,建设好“智能平安小区”,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及时摸清搬迁党员群众底数,按照就近管理原则,将搬迁党员群众纳入所在地乡镇(街道)进行管理,按程序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政策业务、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到社区开展服务,形成“党支部+楼栋小组+楼长+搬迁群众”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目前,已有119党员纳入安置点所在党支部统一管理,按照“六个同步”要求,成立2个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搬迁群众规范行为,更好融入新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思南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贵州网LOGO   广告刊例   本站域名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