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思南籍中共党员肖次瞻与宁起琨、熊大瀛等,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秘密组织中共思南县委等地下组织,创办《中和》《骎骎》《焰焰》等刊物,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形势。
其间,他们在省立第七中学和凤仪小学分别组织读书会,并利用升旗讲话和上公民课的时间,向学生做关于国内外政治时事的宣传,灌输革命知识。同时选用《战时课本》和革命文章进行教学,肖次瞻以《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熊大瀛以《五四运动的经过》为题进行演讲,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共思南县委学校支部还在各校分别组建抗日宣传队、歌咏队、话剧队、讲演队和“夜呼队”等,演唱《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在思南、石阡城乡演出《放下你的辫子》《兄妹开荒》《东北沦陷之后》《屠户》《老师的年关》等话报剧,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松桃简师、初中及城区男、女小学师生也都上街集会游行,在街头高呼口号,开展抗日演讲。在思南县少年儿童中还建立“儿童救国团”等组织,向少年儿童灌输抗日救国思想。1939年4 月,一架苏联飞机降落乌江沙洲,当局不让学生与苏联飞行员接触,学生冯大湘去看望,受到县保警兵的毒打关押。
事件发生后,中共学校支部发动学生100 余人,包围县政府,冲进监狱,夺了保警队的枪,直至把学生救出,由此更加鼓舞了少年儿童、青年学生维护国际同盟的爱国热情。松桃县立城区男小,建立“少年团”,将四年级以上学生编成4 个中队,分别冠以“(文)天祥、(戚)继光、班超、马援”等队名,聘请学校两位学过军事的青年教员担任正、副团长,每天课余进行一小时军事训练与抵御外侮思想教育。学校音乐课教唱《救亡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游击乐》《军民合作》等抗战歌曲。松桃初中、简师也组织学生出壁报、演话剧,积极进行抗日宣传。铜仁一大批学生奔赴各个街口和集镇演讲抗日救亡,唤醒国民觉悟。
1940年春,铜仁国立三中学生宋德生、李懋清、章叔镛分别在松桃民众教育馆和城区小学任教,把抗日救亡宣传列入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排演《放下你的鞭子》《雷雨》等街头剧,在城区演出。一时间众多学生聚集在宋德生、李懋清、章叔镛周围,抗日激情高涨。此事引起国民党松桃县党部的注意,便于当年7 月中旬以“异党分子”罪名将其宋德生、李懋清、章叔镛等人逮捕,由此激起学校师生的强烈不满,在组织多方营救的同时,结合县党部的倒行逆施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更加增强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
与此同时,境内各县均相继成立抗战救国后援委员会,与政府筹募组、慰问组联合筹集支援抗战物资。是时,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不管城镇还是乡村,均年复一年地掀起股股热情高涨的抗日募捐活动,不少大户和一些普通百姓纷纷捐款、捐衣被、捐鞋袜,一批接着一批的棉衣、布鞋等物资送往前线。
1938年9 月,铜仁县还自发组织“抗日战地服务团”,很快有200 余青年自觉加入服务团活动。当服务团发布支前募捐公告后,城内各大、小商号在10 天之内即认捐银元1200 元;群众捐赠的毛巾、布鞋、衣被、袜子、袜底等物资堆积成山,全部集中存放于设在北门水静庵的战地服务团办公室,如数交由政府慰问组起运至抗日前线;松桃抗日救亡后援分会,以政府名义发行救国公债五万元“法币”,得到全县民众的踊跃认购,不到半月已完成5.8 万元。1938年,在铜仁建立国立第三中学,共接纳沦陷区460 余所中学的学生;同年年冬,为保障抗战物资运输,动工兴建玉屏至秀山公路;1939年 8 月,为加强抗战后方建设在思南塘头兴建机场,接着抢修遵义至思南公路;1940 年冬,由沿河开通乌江连接酉水至沅陵的战时水道;1941年春,又开通由思南连接乌江转陆运至江口闵家场接锦江抵沅陵的战时水道。
(作者: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宏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