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以绿色生态为基
为让绿色这张靓丽名片更加响亮,铜仁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六绿”攻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污染防治“五大战役”,切实解决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守护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绿水青山,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向生活在这片广茂大地上的446万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刚过去的一年,黔东各族儿女面对疫情真抓实干、接续奋斗,躬耕不辍、勇毅笃行,努力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过去的一年,铜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扎实有力的行动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新征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持续加强梵净山保护管理,创新探索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等3项改革举措,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梵净山在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中名列前十。
坚持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铜仁”建设,启动实施通道绿化、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开展以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为重点的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森林、水土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铜仁森林覆盖率达66.2%,排名全省第二。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
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留住绿水青山,得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铜仁正以“绿”为基,扎实做好“绿色化”文章,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现路径。
在这个万物并秀,绿意涌动的春天,铜仁这颗黔东明珠,从内到外正散发出勃勃生机。
从绿色制度到绿色产业,铜仁正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立市工程,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大生态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铜仁千千万万个“追梦人”,正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朝着奋斗目标快步前行。
走绿色发展新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的新征程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懂绿、爱绿、护绿的黔东人民,正坚定不移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谱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未来,铜仁市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大生态战略,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梵净山、佛顶山、乌江、锦江等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未来,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推动生态与扶贫、旅游、经济的协同融合,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铜仁发展的底色,让铜仁的绿色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赓续接力、初心不变;奋楫扬帆,壮心不已。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将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干担负起建设美丽铜仁的使命责任,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铺就绿色的亮丽底色,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让铜仁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叄菱镜)